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49012
大小:131.5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3
《本科培养方案(正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会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制定培养方案的思路为了更好的制定2015级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教研室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并坚持以下思路进行修订。一、坚持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充分调研企事业单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教学工作的根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满足社会需求。据国家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去年一季度北京人才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北京地区招聘专业需求居前10位的分别为:市场营销、机械、管理工程、计算机、文秘、财会、建筑、外语、电子工程、医药卫生。求职数量排前10位的专业与招聘前10位的专业基本相同。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
2、人员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我国企业发展迅速,每年至少增加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员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但毕业的人数连年增加,而毕业生平均素质则是连年下降。就整个行业就业现状来说,无论是权威人才网站的统计数字,还是专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的看法,都显示出一个结论:低端人才泛滥,高端人才紧俏。根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年高于平均月薪的主要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会计学的平均月薪为2861元,高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815元。2012年度求职强度较大的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会计学毕业生
3、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投出的求职简历份数为13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份。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对于一名会计本科毕业生,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并不难,但是要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却不那么简单。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以94%排名第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2%,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2012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的排名中,会计学以0.73万的失业量排名第5,值得我们注意。同时今年暑假我们四位教师赴苏宁电器、恒介会计师事务所、北京现代、北京烟草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与企业财务负责人进行交流,就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需求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我们发现,越是大型、
4、高薪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高、越细致,包括学位、专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财务软件使用能力、沟通能力,甚至对CPA证书、实习经验、班干部经历以及在校成绩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还有不少企业反映,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实践常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上手速度过慢,培训成本太高。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普遍认为对于会计专业来说,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报表分析等六门课程极为重要,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五大能力最为重要。各个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总结一下,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四个能力:扎
5、实的专业知识能力、突出的上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二、坚持借鉴、提高的原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的修订2015级的培养方案,今年暑假我们专业四位老师分别赴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常州大学等相关高校进行调研,借鉴他们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具体的思路和举措。通过调研,我们发现985高校人才培养主要侧重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比较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外语能力、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和数学功底。如清华大学经管院会计学专业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比较高的外语和数学功底,毕业的学生去向基本上是出国、四大和知名
6、的金融机构。而常州大学会计学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二十一世纪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宗旨,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原则,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一致的培养目的,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熟悉会计信息系统,能科学组织会计工作、设计会计制度、从事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与控制的会计专门人才”。通过比较、借鉴,我们统一了认识,即要培养综合性、懂管理的应用型会计中高级专业人才。三、突出实验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会计学的专业特点的原则。北京工业大学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生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办学特色是“
7、产学研合作、注重道德培养、突出实践能力”,立足通州、服务北京。考虑到这些原则,结合会计学的应用性特征,本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突出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本培养方案突出体现了如下特色:1、本培养方案体现了强化基础、突出实践、培养能力、注重创新的原则。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服从于培养目标的要求,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和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尽可能做到课程内容少而精、精而新,减少课内学时,积极改革授课和课程考核的方法和手段,以有限的课程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从有利于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