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

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

ID:46447189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_第1页
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_第2页
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抗菌药抗菌作用评佔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09)08-0341-02我国医学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临床医师在校期间很少接受系统的药物及其药物治疗学方面的培训,因此対各种药物包括抗菌药物的了解较肤浅,这给以后儿十年的临床工作带來了弊病,即规范用药、合理用药的水平有限,戾至岀现不少随意川药、错误用药的现象,由此影响疗效、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抗菌药物而言还可能促使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卫生部颁布了《抗菌线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木文就抗菌药抗菌作

2、用评估的参数及其临床应用作一讨论,供临床医师和药师在处方抗菌药物时作参考。1判断抗菌药物作川与疗效的主要参数对细菌等微生物所致感染患者,临床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从药效学(PD)、药动学(PK)以及二者相结合(PK/PD)等方曲全面考虑。1.1约效学参数应着重分析反映体外抗菌活性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抗生素示效应(PAE)等参数。若从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获取临床标本送培养得阳性结果,继而应再进行药敏试验,通常选用MIC较低的抗菌药,或据纸片法药敏结果选择呈“敏感”的品种。有条件的微牛•物实验

3、宗可进一步测定致病菌的MBC,该值能更正确地反映抗菌药物対细菌的杀菌能力,对选用抗菌药的参考价值更大。PAE能反映药物对某种细菌抗菌作用的后续效应,如氨基糖廿类和氟嗤诺酮类抗菌药对金葡菌、人肠杆菌等致病菌呈现2〜4h的PAE,故选用时给药间隔可长于半衰期,即每H给药次数减少至1〜2次。若细菌培养为阴性,在病原不明的情况下,可依据当地细菌流行病学和细菌耐药资料,针对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MTC50或MTC90、MBC50或MBC90较低的抗菌笏,即依据能抑制或杀灭50%或90%某种细菌的MIC.MB

4、C来选药。1.2药动学参数临床上主要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对疗效的影响。药物的吸收点接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从而影响疗效。通常,肌注给药的吸收率明显高于口服,而静脉给药能使药物吸收最充分。因此,在口服给药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吸收率,即生物利用度。在治疗肠道和下泌丿求道感染以外的各利憾染(主要指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和五官等感染)时应选择生物利用度高几对致病菌抗菌活性强的抗菌药,一燉可从头砲氨节、头砲拉定、头砲拜氨茉、头抱克洛、头砲丙烯、头砲布烯、双氯西林、阿莫西林、SD、SMZ、甲硝哇、氯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5、、氟康醴、利福平、多西环素、氟胞I密喘和界烟耕等詁种中选择。生物利用度低的品种多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清洁术前准备。人多数抗菌药在血供丰富部位的组织及尿、浆膜腔屮的浓度均可达到抑制或杀灭相应细菌的作用。但多数抗菌药在血供差的组织或具住理屏障部位的浓度低,因此临床医师应熟悉哪些品种可在这些部位达到有效浓度,在选药吋必须考虑。例如,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等在骨、关节中的浓度较高,超出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浓度。氯霉索、磺胺药(SMZ、sD)、甲硝哇、拉氧头葩、氟康哇、氟胞懈症、伏立康哇、异烟腓、利福平、乙胺

6、丁醇、毗嗪酰胺和乙硫异烟胺等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可达冇效水平,可用于相应病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青霉素、氨茉西林、哌拉西林、头砲咲新、头砲曲松、头抱<0亏、头孑包他定、头孑包卩坐月弓、头砲西丁、氨曲南、美洛培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万古得索与去甲万古得素、阿米卡星和磷每素等也能透过炎症的脑膜。故也用于屮枢感染。氟嗤诺酗类、人环内酯类、SMZ、TMP和四环素类抗菌药在前列腺内能达有效浓度,常选用于前列腺相应感染。经肾排泄为主的抗菌药适用于泌冰系感染,而经川:胆系统排泄比例高的抗菌药,包括氨节西

7、林、哌拉西林、头抱哌酮、头他曲松、利福平、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齐类抗菌药可用于肝胆系统敏感菌所致感染。此外,肾功能不全者发牛感染时选用经肝胆系统排泄比例高的抗菌药较为安全,一•般不需剂量调整。经肝脏代谢示抗菌活性明显下降的药物(如头抱I麋吩、头抱I麋月亏等)治疗严重感染时,其剂量通常要加大。鉴于上述抗菌药物在药效学•药动学方面的特点,以往临床上选用抗菌药的主耍依据是:1)对致病菌或最可能的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即选MIC.MBC低的品种;2)尽量选在感染部位约物浓度高的品种。一般來说,组织和体液屮的药物

8、浓度分别为血药浓度的1/10和1/2,选药时应力求其浓度能达到致病菌MIC的2〜10倍,以获良好疗效。1.3药效学与药动学相结合的参数以药效学与药动学相结合的参数來判断临床疗效似更可靠。20世纪70年代,FI本临床约学专家发现,细菌与含1、2或4倍MIC的头他氨节接触2h,细菌均100%存活,而接触时间延长至3-4h,细菌存活率降至2%,由此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