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41806
大小:19.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国画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国画教学策略国画的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与幼儿的作画特点非常相似,其中水与墨随机渗透、自由变换的游戏性又与幼儿自由自在的天性十分符合,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在国画学习上,无论是学法还是教法,都沿袭了传统模式,即以临摹为主,学习一些传统的题材。这种模式虽然让幼儿了解了传统的表现题材,但存在过于程式化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如何在《指南》的指导下引导幼儿的国画创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身体会。策略一:过程的游戏性诱导幼儿的创造激情第4页共
2、4页国画教学中的主体是幼儿,幼儿的国画作品应该是“玩”出来的,是具有美好意境及故事内涵的个性化的艺术,而不是简单的临摹。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相对而言,枯燥的技能技法学习则是幼儿最抵触的活动。在国画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用水墨语言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需要教师巧妙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实现,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进而用水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并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水墨游戏的情节和情境,例如在小班活动“小黄和小兰”中,教师先以欣赏绘本故事的形式,感知两个好朋友(小黄、小兰)一天的生活,在画面的
3、各个空间里画出身处不同地方的小黄、小兰,进行画面的初步布局。接着,再以“小黄、小兰来到了某个地方”为题,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创编想象,并用笔触来表现。策略二:材料的多样性拓宽幼儿的创造思维在幼儿国画活动中,为使国画工具、材料更适合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教师就要发掘隐藏在工具、材料背后的观察、感觉、思维和表达的方式,由工具所产生的效果培养审美趣味。为使这些工具更适合于不同个性的幼儿,使他们能更有个性地展现作品语言,教师可对纸张及工具进行调整。例如根据活动内容裁出不同规格的纸,对幼儿做出新的视觉构造;又如在“哈哈镜里的人”中,为幼儿
4、准备竖长形、横长形、曲线形、圆形的纸张,让幼儿在充分观察哈哈镜里的自己后,选取适合的纸张形状进行国画创造活动。这些不同形状的纸张给了幼儿别样的创作灵感,如用圆形纸创作的幼儿,画出的一个胖得像球一样的自己;用竖长条形纸创作的幼儿,画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拿曲线形纸创作的幼儿,则画出了像水样流动的自画像……策略三:尊重个性表达,成就想象创造第4页共4页《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教师将幼儿通过观察获得感受的话题作为国画教学内容,能激发幼儿的情感,
5、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活动。例如将幼儿的笑脸、爱抽烟的爸爸作为活动主题开展教学,由于这些主题来自于幼儿生活,幼儿有所想、有所思,也有所表达。如在“我的笑脸”创作活动中,幼儿画出了各自别具一格的笑脸:有笑得露出牙齿的(缺牙的、不缺牙的)、有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的、有仰天大笑露出两个大鼻孔的……这些看似稚拙却颇具个性化的画面,是幼儿想象力的淋漓发挥。在鼓励幼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待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具有创造想象的幼儿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支持他们的奇特想法,从而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对于不善想象的幼儿,教师要为他们
6、提供原始造型,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为接下来的创作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特别是小班幼儿在创作活动中都会边说、边舞、边画,而且会把他想到、说到的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策略四:教学过程引入思考,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第4页共4页传统美术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技法难,幼儿的创造思维难以发挥,因此在国画教学中指导幼儿如何思考,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为此,教师可采取“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方式选择内容,创设环境,组织教学,采取“感受欣赏在前、表达创造在后”的方式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学会联想,学会表达,学会创造。如将讨论引入活
7、动,采取画前讨论、画后讨论、画中随机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表达个性化的见解,让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迸发创造的火花。教师应在整个活动中采取正面评价的方法,支持、肯定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的内在感受和表现,帮助幼儿用独特的方式来创造性的表现事物。如当看不懂幼儿作品时,教师可请幼儿本人来讲述画面的内容;当幼儿的作品有点“离谱”时,教师要善解人意,挖掘其作品中的优点,给予善意的解释,保护幼儿创作的热情。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幼儿的特点,及时鼓励幼儿的创造行为。第4页共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