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反思

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反思

ID:46426639

大小:6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3

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反思_第1页
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反思_第2页
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反思_第3页
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反思_第4页
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反思摘要:就国内外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状况而言,有喜有忧,喜的是有很多学者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且成果显著。忧的是也有一些从事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学者,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研究马克思,结果错误明显。为了在研究过程中少犯错误,学以致用,“以马研马”已成为马克思研究方法之根本。这并不是简单地循环论证,相反,它更有利于对马克思思想进行有章可循研究,也更有利于马克思思想坚持和发展。近年来,在我国,研究马克思思想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马克思的研究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有返本派,有西方化派,有

2、中国化派,有发展派或创新派等,还有一些语录派,注解派,八股派,马克思学派等。总的来说,“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就存在的问题来说,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很多人研究马克思,但又没能很好地重视马克思,尤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把握不够,具体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不能很好地活学活用,学、研、用不能很好地统一,理论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不能把马克思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甚至谈“马原”色就变——可能对教条式的苏联“马原”和传统的中国“马原”的极度失望所致,这可以理解。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把抛弃马原、甚至背离马原研究马克思看做一种“时尚”,这实在感到令人担忧。不难想象,研究马

3、克思的人都远离马克思原理和方法,马克思思想可能被不断边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会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有些学者甚至“入魔”犯错(不只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错,更主要是方法论方面的错)都不知道。就这样,导致马克思研究的乱象丛生,甚至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和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乱象进行“刨根问底”,“拨乱反正”,有必要重新恢复“以马研马”的传统。一、“以马研马”不等于循环循环论证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于一般学科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可以对诸多具体学科研究进行多维度地统摄和指导,其中包括后人对他的思想研究。这充分体现了从“马克思”来到“马克

4、思”去的科学认识路线。可能有的人会问: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就应该采取“一是一、二是二”的具体方法,不能用原理注释文献,否则,就会犯“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论证的错误。这种认识套用一句外交辞令是:"对,但不尽对”。说“对”是因为原理的确源于原著和文献,不能倒果为因,不能用原理诠释原著和文献,否则,真的是“循环论”者,真的是“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了!说“不尽对”的原因是:第一,“原理”是庞大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哲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等,马克思非常善于用自己的哲学原理为自己的经济学研究服务,再用经济学哲学原理揭示科学社会主义。《资本论》的写作就是如此。可以说,没有“大写逻辑”原理

5、的“贯穿”,《资本论》写作的科学性就会大打折扣。今天,我们一些人对马克思思想研究,要么采用西式研究,要么采取中式研究,要么采取创新研究,就是少见“马式”研究——“以马研马”。大概是因为过去原理对原著的演绎太离谱的缘故吧。既然原理是对原著的“思想构境”,的确存在原理背离原著的可能,但不能因为原理和原著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或“走样”,就全盘否定原理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原理是人们研究认识的结果,就像真理是人们研究认识的结果一样。出现错误难免,贵在修正,不在抛弃,抛弃只能掩耳盗铃。为了让原著研究不受原理“污染”,将原理暂时“悬置”(或放在门外)是必要的,这不意味将原理永远“遗弃”。我们可以

6、等到“悬置”研究完毕,用一些基本“原理”常识对整个研究进行审视和评估,这样可防止严重背离马克思研究马克思的错误发生。第二,“循环”不等于“循环论”。众所周知,生活中的“峰回路转”是循环,但不能认定是“循环论”。马克思的辩证的否定观是循环,但不能认定是“循环论”。毛泽东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这种循环也不能说是“循环论”;马克思对人和环境关系的论述(注:参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体现循环,但不能认定是“循环论”;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循环,但不能认定是“循环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循环,也不能认定是"循环论

7、”。因为这些循环运动是曲折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而不是简单地回到原点的运动,更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循环。用“原理”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探究原著和文献,一方面体现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理性具体”的曲折的、前进的、上升的科学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科学认识过程。从原著和文献到“原理”,可以看做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从“原理”到原著和文献研究可以看作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这种“循环”,与“循环论”是根本不同的。用“原理”统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