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ID:46425901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_第1页
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_第2页
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_第3页
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_第4页
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52例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颈肩部局部常规推拿法结合头部和腹部重点穴位振法,治疗10次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8例,好转9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07%。[结论]振法具有振奋与补益上、中、下三焦之气作用,使气机升降如常,有助于脑部的气血运行。合用颈肩部局部推拿增强治疗效果。【关键词】颈椎病振法推拿疗法椎动脉型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ureeffectofroutinemas

2、sageandvibrationonvertebraarterycervicalspondylosis・[Method]Treat152caseswithfocalroutinemassageofshouldercombinedwithkeyacupointsvibrationofheadandabdomenfor10times,andthenobservethecureeffect・[Result]48caseswerecured,95better,9hadnoeffect;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4.07%・[Con

3、clusion]ThevibrationcanrouseandnotifytrijiaoQi,makingnormalriseandfallofQifunction,helpfultobloodandQicombinedwithfocalmassageofshoulder.Keywords:cervicalspondylosis;vibration;massage;vertebraartery自2000年至2006年间,笔者对152例经CT、MRI、TCD等检查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用常规颈椎推拿结合头部和腹部的振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介

4、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51例,女性10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2岁,平均42.6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周。1.2诊断标准依据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诊断标准:①曾有猝倒发作伴有颈性眩晕;②转颈试验阳性;③X线显示节段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2治疗方法2.1常规推拿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以一指禅、滚、拿、按、击等手法放松颈项、肩,时间约5〜10mino1.2振法(1)头部操作①拇指振百会穴5min,然后以掌振5min;②以中指点振双侧太阳穴各3mino(2)腹部操作①中月完:

5、以中指指尖点振中旎穴3min;②上腹部:以中月完穴为中心,以掌振上腹部,至上腹部有温热感为佳;③脐周:以脐部为中心,以掌振法操作约5〜lOmin,至腹部有肠鸣音为最佳;④全腹:以掌摩法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2mino2.3疗程每天1次,连续治疗3d,然后隔天1次,治疗7次,共治疗10次。3疗效观察2.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复查TCD正常,随访12个月症状未见复发;有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查TCD正常,但3个月内有症状复发,再经推拿治疗仍然;无效:症状未见明显的好转。3.2治疗结果共治疗152例,治愈48例,好转95例,无效9例,

6、总有效率为94.07%04病案举例患者,女性,45岁,2003年5月6日初诊,主诉:头晕伴腹胀恶心1周,既往有反复头晕发作史3年,CT与MRI示椎动脉狭窄,颈椎骨质增生,曲度变直,TCD示脑动脉供血不足,此次因工作劳累而发作,头晕不能转侧,动则眩晕欲仆倒,经静脉输血、扩血管、及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7d,效果不显著而来推拿门诊治疗。检查:颈肌中度紧张,颈部活动范围受限,旋颈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压顶试验阴性,上肢腱反射正常。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经常规推拿配合振法治疗,每日1次,效果非常显著,1次后头晕恶心减去大半,3次治疗后症状消失,然后

7、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复查TCD示脑动脉供血正常,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临床治愈。5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种类型,颈椎曲度改变、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椎间盘退变等致病因素的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横向刺激、压迫或扭曲椎动脉、使椎动脉的血流量下降,脑动脉的供血随之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主要是眩晕,重者恶心呕吐,甚则猝倒。按中医眩晕病的病机分析,此当属“上气不足”的范畴,上气不足则血不能随之上行,到脑失所养而头晕,故《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究其因乃是中焦之故,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之

8、气衰弱,不能上举阳气,致上焦气虚,脑部不能得到充足的气血的供应,只有中焦之气恢复旺盛,上焦之气才能升发有力,气旺则血行,脑得所养而晕乃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