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

外周动脉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

ID:46424040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外周动脉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_第1页
外周动脉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_第2页
外周动脉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_第3页
外周动脉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外周动脉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周动脉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外周动脉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摘要目的:通过不同通路血液透析指标评估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探讨动脉血管通路在广泛皮损害等患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可行性。方法:选择21例广泛皮肤损害患者建立动脉血管通路,与33例直接动静脉内痿、46例中心静脉插管血管通路的无损害血液透析患者作对照研究,比较三种的Kt/V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的Kt/V值大都>1.4,以AVF最高,并发症:dAA较AVF偶有血流不足。结论:动脉血管通路在合并全身皮肤病变、局部感

2、染、全身浅静脉系统破坏、高度水肿、严匝的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可作为较好的临时血液透析通路,能达到较好的透析效果。关键词血管通路血液透析透析充分性并发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广泛皮肤、浅静脉系统损害患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如何更好的建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我院于2007年1月〜2009年3月对100例血透患者分三组对照研究,其中采用dAA方法对21例这类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结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经直接动脉动脉穿刺行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共21例,男12例,女9例,

3、平均年龄64.22±16.18岁,治疗平均5次/人。其中严重的药物过敏剥脱性皮炎6例,糖尿病肾病静脉病变4例,高度浮肿3例,局部感染1例,肿瘤淋巴结转移1例、高度肥胖者2例、>80岁高龄3例、银屑病1例。经AVF透析的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14±15.80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3例,小管间质疾病3例,痛风肾2例。经颈内静脉CTC透析的患者46例,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79±12.77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6

4、例,高血压肾病11例,糖尿病肾病9例,多囊肾5例,梗阻性肾病4例,不明原因1例。动脉穿刺套管针法:以外周动脉挠足背动脉为主,其次选择肱动脉,根据血管条件慢性肾衰患者尽量避免造痿侧肢体动静脉的穿刺,同口寸避免同侧同一肢体穿刺。选取挠动脉、足背动脉或肱动脉,使用挠动脉时腕关节下垫高2cm,掌心向上背伸15。o如足背动脉挠动脉直径〈2mm吋,可以选肱动脉。原则上左挠动脉不用于穿刺透析。局部消毒铺无菌巾,疼觉敏感者应用2%利多卡因0.5ml局部浸润麻醉,或利多卡因凝胶涂抹穿刺部位,3分钟后进行操作,使用徳国贝朗1

5、7号留置型套管针依次穿刺所选定的动脉,…个作为动脉端另一个作静脉端,分别连接循环管路。动脉穿刺并发症及处理:①血流量不足:动脉穿刺出现血流量不足时,我们选取直径较的动脉(〉2.5mm)作为引血端或采用直径更大的留置针,另外尝试反接血路管即可。②穿刺部位渗血:透析中轻压减少肝素用量或无肝素透析。③血肿形成:新鲜渗血引起的压迫半小时,陈旧性超过24小时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透析处理方法:均采用德国贝朗dialog^透析机,三种血管通路透析患者均采用使用130型透析器,三醋酸透析膜,面积1.3m2>

6、/sup>,血流量180〜270ml/分,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时间4〜4.5小时,透析液流量500ml/分,每周血透3次。疗效判定标准:透析充分性评估,透析前后分别采血测定肾功能,按照Daugirdas尿素单室模型公式计算Kt/V,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Kt/V=-In(R-0.0081)+(4-3.5R)UF/W,(式中R=透析后BUN/透析前BUN,t为透析时间,In为口然对数,UF为超滤量,W为患者体重),Kt/V值范围:>1.4。通路再循环测定:采用双针尿素浓度方法,再循环计算R(%)(S-A

7、)/(S-V)X100,A、V:透析开始30分钟分别采集的动脉端、静脉端血标木,S立即减低血流速10秒后关泵采动脉端血标本。K/D0QI指出双针尿素浓度方法再循环应V10%。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VO・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透析充分性:动脉通路与动静内痿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通路与中心静脉导管通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与动静内痿比较差杲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o表23组

8、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注:dAA组(1、2、3)与AVF比较P>0.05,dAA组(1、2、3)与CVC比较P>0.05讨论AVF具有血流量稳定、感染和栓塞的发生率低、使用时间长等优点,目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美国K-D0QI指南推荐AVF作为血管通路的首选[1]oCV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具有以下优点:多个部位可供置管,置管后即可使用,无动脉窃血,每次透析无需穿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等。缺点是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