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形象原型研究综述

孙悟空形象原型研究综述

ID:46422688

大小:6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孙悟空形象原型研究综述_第1页
孙悟空形象原型研究综述_第2页
孙悟空形象原型研究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孙悟空形象原型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孙悟空形象原型研究综述朱迎平《文史知识》1985年08期第116〜119页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个光彩夺目的典型形象。儿白年来,这个形象已深深地扎根于屮国人民的主活Z中,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可以说,孙悟空是我国影响最大,最为广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之一。那么,这个典型形象是怎样产生的?他是根据什么原型然造出來的?这成了《西游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二十年代开始,《西游记》的研究者们对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问题不断进行着探索、论争,取得了不少成果。以下分三个阶段概述这个课题的研究情况。(一)二、三十年代最早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加以研究的是鲁迅和胡适。鲁迅在1922年8月21

2、口致胡适的信中说:“再《西游》(指题为吴昌龄撰的《西游记杂剧》)中两提'无支祁’(-•作'巫枝祇'),盖元时盛行此故事,作西游者或亦受此爭影响。其根木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可见鲁迅认为孙悟空形象与无支祁神话有关。胡适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西游记考证》(1923年2月,载《中国章冋小说考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小一方血说“猴行者的故事确曾从无支祁的神话里得知一点暗示,也未可知”,一方面乂提出:“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人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卬度影响而仿造的……我依着钢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

3、传》(今译《罗摩衍那》)里寻得一个哈奴曼,人概可以算齐天大圣的背景了。”胡适引述的猴子国大将哈奴曼的神通有:“能在空中飞行”;“一跳就可从卬度跳到锡兰”,“能把希玛耶山拔起曲着走”,曾被吞入一老母怪肚中,在里面伸缩变化后又从耳朵里钻出,等等。胡适认为:“中国和印度有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上的密切交通,印度人来屮国的不计其数。这样一桩伟人的哈奴曼故事是不会不传进屮国来的。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鲁迅不同意胡适的假说,坚持原说。他在《屮国小说史略》(1923年10月)屮详细征引了唐人李公佐小说《古岳渎经》(即上述《李汤》条)的材料,其中的“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

4、江淮Z浅深,原隰Z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廿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蹲疾奔,轻利倏忽”,被人禹制服后,“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Z龟山Z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鲁迅明确提出:“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1924年7月,魯迅在西安讲学时,进一步说:“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但北人教授胡适之先生则以为是由印度传来的;俄国人钢和泰教授也曾说印度也有这样的故事。可是山我看去:1•作《西游记》的人,并未看过佛经;2.中国所译的印度经论中,没有和这相类的话;3.作者——吴承恩——熟于唐人小说,《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的

5、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三讲)这以后,郑振铎和林培志发衣了与胡适和似的观点。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中说:“孙悟空的木身似便是印度猴屮之强的哈奴曼。”(见《屮国文学研究》,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林培志则说:“至于人人都晓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却宛然是哈奴曼的化身。”(《〈拉马耶那〉与〈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载《文学》杂志《中国文学研究专号》2卷6期,1934年)1930年,陈寅恪发表了《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o他认为:“印度人为最富于玄想Z民族,世界Z神话故

6、事多起源于天竺。”他又说:“佛教经典Z体裁为后来小说文学,盖有直接关系。”据此,陈寅恪考证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山两个故爭拼凑而成:一个即是《罗摩衍那》中猴神哈奴曼的故爭,一个则是佛教经典《贤愚经》中“顶牛王升仙因缘”的故事。这个顶牛王神通广大,“张弓扣弹”,天宫“千二百门一时皆开”;天帝与他平起平坐;后來,他剿灭了进犯天帝的阿修罗王,遂生夺天帝0位、“独霸为快”的念头;因生此恶心,堕地1何死。此即闹天宫的市来。陈寅恪以为,中国多有猿猴故事,“然以吾国昔时社会心理,君臣之伦,神兽之界,分别至严。若绝无依藉,恐未必能联想及Z”。总之,二、三十年代前辈学者的探索,虽未形成一致

7、意见,但他们从中国神话传说、印度史诗和佛经故事中去探寻孙悟空形象的原型,为这个课题的研究开辟了门径。(二)五、六十年代建国以后,在批判胡适唯心主义的运动中,胡适关于孙悟空形彖源出于哈奴曼的假设,被作为典型的民族虚无主义观点受到讨伐,这样,五、六十年代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就很少有人敢于问津,北京大学《屮国小说史稿》等论著,都只是沿袭魯迅的意见,没有什么新的发展。整个“注”期间,这个话题当然就更无人提起。(三)七、八十年代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思想学术界的解放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问题,乂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兴趣,这个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