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14675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大黄液结肠灌洗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黄液结肠灌洗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屮华护理杂志1999年第5期第34卷屮医护理作者:张红梅黄先红周连琪单位:310007杭州市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我院肾中心在1996年7月至1998年6月,XJ5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应用结肠治疗仪进行大黄液结肠灌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操作方法与传统方法用人黄液保留灌肠3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大黄液结肠灌选组(简称治疗组)55例。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15〜81岁,平均54.8岁;病程VI年9例,1〜5年16例,>5年30例。原发疾病诊断为慢性肾炎者37例,痛风肾3例、高血压肾
2、小动脉硬化6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3例、狼疮肾及乙肝相关性肾炎各1例。参照《肾脏病学》[1]肾功能分期标准,属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5例,肾功能衰竭期30例。人黄液保留灌肠组(简称对照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6〜74岁,平均54.6岁,病程V1年7例、1〜5年9例、>5年15例。原发疾病为慢性肾炎者22例、痛风肾、糖尿病肾病各3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及多喪肾各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7例、肾功能衰竭期13例。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倦怠乏力、厌食纳差、水肿、恶心、呕吐、夜尿增多、贫血等。纳入观察前均己排除心衰、感染、容量缺失等可逆因素。两组病例的年
3、龄、病程及肾脏功能分期,均具有可比性。1.2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优质低蛋H饮食,并沖控制高血压、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治疗前均嘱患者丁•排便后先行清洁灌肠2次。两组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2.1治疗组:患者左侧卧位,应用结肠治疗仪及其微机系统(IMS型,北京炭威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以帯有专用探头的双腔导管,轻柔缓慢地插入结肠,置管深度为55〜60cm,然后以1%大黄液2万ml(内含钠100mmol/L>钾1.2mmol儿、氯100mmol/L、钙3.0mmol/L),药液温度控制在37〜39°C,按程式市微机管理,进液30s、停贮40s,交替进行共2h,使全结肠在灌洗期内
4、始终充满药液。每周2次,1个月为一疗程。1.2.2对照组:亦取左侧卧位,以普通肚管轻柔地插入肚门,置管深度为20〜25cm,继将37〜39°C温度的1%大黄煎液250ml,低压灌入肠腔,最后抬高臀部,慢慢拔出肛管,嘱患者平卧休息,尽量使药液存肠腔保留足够时间。隔口1次,1个月为一疗程。1.3观察项口:1.3.1症状、体征:将倦怠乏力、厌食纳差、恶心呕吐、水肿、夜尿增多等5项症状、体征,根据有无及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记为0、1、2、3分,于治疗询后每例累计平均积分统计。1.3.2实验室检查:主要观察血肌Pff(Scr)、尿素氮(BuN)的浓度改变。1.3.3总体疗
5、效判断:参考1987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具体为:显效:Scr降低$30%,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3者;有效:Scr降低220%,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以上,但不及2/3者;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2结杲2」症状、体征改善:治疗组治前为9.24±0.59分,治后为4.14±0.52分;对照组治前8.94±0.52分,治后为6」7±0.53分,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其屮尤以厌食纳差、恶心呕叶•好转最为显著。2.2实验室指标(附表):附表对见治疗组患者治后Scr降低,不论口身前后对比或组间对比,均具有显
6、著性差异(PV0.05)。附表两组治疗后Scr、BuN的变化组别例数治疗前Scr(Umol/L)BuN(mmol/L)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55494.71±236.32390.53±194.181)104.17±85.792)17.37±6.2915.99±6.221)1.39±3.382)对照组30427.05±197.48387.13±169.4339.94±60.7416.28±7.6515.13±7.071.16±3.581山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5;2山对照组差值比较PV0.0012.3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纽55例,显效22例(40%
7、)、有效13例(23.64%)、无效20例(36.36%);总有效率63.64%;对照组显效3例(10%)、有效5例(16.7%)、册22例(73.3%),总有效率2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V0.005)。3讨论早在60年代,就有人应用以大黄为主的中药复方保留灌肠治疗CRP[2]取得一定效果,以后不少医疗护理工作者,先后从灌肠液的药物组成、灌肠时的体位、置管深度、灌药速度、药液温度,以及保留灌肠的时间等方血进行广泛研究。[3]至80年代后期,又进一步对中药结肠灌注进行了研究、探索。[2]该法操作时,先给患者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