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07462
大小:9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同伴批改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伴批改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志勇文章來源:原创点击数:1655更新时间:2006-9-6摘要:同伴批改,作为过程写作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写作教学中逐步受到教师的重视。本文首先概述了同伴批改活动所依据的各种理论观点,包括过程写作法、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并列举该活动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本文重点总结了开展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活动前教师儿方面的充分准备、活动中教师的监控角色、活动后的及时总结。同伴批改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师生要熟悉它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木文旨在引起英语教师
2、的更多关注,并能坚持不懈地把它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关键词:同伴批改;写作教学;合作学习;过程教学法在新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即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屮心的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在这个新理念的指导下,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同伴批改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同时,作为过程写作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伴批改伴随着过程写作法的普及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一、同伴批改的定义对
3、同伴批改的研究,首先出现在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学屮,70年代后,被逐渐引入到以英语为第二语言(ESL)或外语(EFL)的教学中。按照Hanson和IJu(2005)的说法,同伴批改就是利用同学这一学习资源,在写作中,由同学担当教师、编辑的角色,对其他同学写的文章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伴建议的侧重点不同,Keh(1990)和Mangelsdorf(1992)用peerediting指代侧重语言错误的建议。更多的学者则用英他术语来指代侧重对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的活动。例如
4、:Campbell(2004),McMahanElizabeth和Robert(1999)等使用peerreview;Hansen和Jun(2005),Berg(1999)等使用peerresponse;Rollinson(2005)则用peerfeedback。而Hyland(2003)则不加区别地交叉使用以上术语,来指代针对文章各个方面的修改提议。笔者也赞成Hyland的用法,不论用那一个术语,同伴批改活动都要侧重于内容、结构,然后语法。二、理论基础(%1)、过程教学法理论人们对同伴批改的研究
5、是在过程教学法岀现Z后才开始的。过程教学法强调写作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挖掘深化,不断修改提高的过程”(丁言仁,1999)。而作为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修改起着重要作用(Ng,1994)。修改常常依据教师、同学所提出的建议进行的。而由同学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所提出的修改建议有时是教师想不到的。而且同伴批改帮助作者了解读者的感受,使文章的思路更清晰、明了,表达更准确。(%1)、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6、,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而要缩小这种差距,维果茨基(1978)认为,师生或生生间的合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同学间的互动、提问、质疑、暗示,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口己的不足,而这些认识是其本身无法达到的。只冇在同伴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超越自己当前的认知局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突破“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1)、合作学习理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等人首先捉岀合作学习的概念“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Z
7、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门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边的互动,在互相交流,彼此争论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共同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乂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屈的需要(王坦,2002)o合作学习者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以上理论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同伴批改活动的优势,并指出它是优化学习方式的有力手段。同吋,同伴批改活动的开展也
8、符合当前英语学习的发展趋势。三、同伴批改的优势和不足同伴批改,作为一种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手段、促进写作水平提高的方式,早已受到了许多国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并被他们的实验所肯定。国内的学者(王翔,2004)也对此进行调查、实验。Hyland(2003)总结了前人提出的同伴批改活动的优势和不足:优势不足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1、侧重于文章的表面形式(语言错误)2、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2、可能提供太多的批评性的评价3、处于非评价性的环境3、由于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不愿意评价同伴的文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