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07088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3
《唐代人物画审美风尚的转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人物画审美风尚的转变探析【摘要】本文认为,从唐代墓室壁画上可看出,唐人的审美观念与之前的传统审美观相比,发生了实质的变化。唐代人物画的发展轨迹经丿力了初唐从南朝秀骨清像和面短而艳的审美形式,逐步过渡到丰肥妍美的中唐典型审美特征。【关键词】唐代;人物画;审美观念;转变秦汉以來的绘画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宣教的社会主导意义,有唐已降,绘画突破了政治的束缚,表现更多的是较为独立的审美内质。唐早期的人物绘画的基础是汉末之隋代所构成的多元化造型观念集合而成,所以,在初唐人物画中明显存有前朝风尚的影子,总结而言,两种审美特质对唐代绘画影响至大。其一,顾恺之、陆探微所代表的“
2、秀骨清像”类型,其二是“面短而艳”的疏体审美风尚。一、从秀骨清像到面短而艳唐初李寿墓(631年)石椁人物线刻上的女性形象多表现为纤巧身材,脸部表情静止,人物整体显出一种清丽之态,显然具有“秀骨清像”的审美风格。永徽二年(651年)的段?壁墓中的壁画上所绘的女性形象,身着束胸长裙,肩搭披帛,脸部润圆,身态较长,姿势娴雅。画中线条绢细,工整严密,就连脚上软履的绢秀花纹也清晰描绘,无“一毫小失”,亦有顾、陆工谨细密之风。于此风格相同的还见于,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李凤墓的甬道东壁前段的持扇仕女及甬道西壁前段腋下夹茵褥的仕女壁画。“秀骨清像”是与魏晋玄学盛行具有直接
3、关联的人物造型审美观,具体体现为以所绘人物的脱俗、清雅形态,来展现人格脱俗、超凡的精神化境。“秀骨清像”的表现方式行盛于南朝,南京西善桥宫山的南朝墓中所出土的南齐(479-502年)“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砖模印,即是“秀骨清像”的典型代表。南齐画家陆探微由宋入齐后在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名画记》中记录了陆氏曾绘“荣启期、孔颜图”和“孝武功臣竹林像”,“竹林七贤”的典型人物造型亦是英时风行的图绘程式秀骨清像”的程式化造型出于南方,魏晋早期北方战乱频仍,为外族所治,北方汉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战乱较少的南方则对传统文化延续的较为完整。北魏定鼎中原之后,逐渐
4、汉化,南朝所流行的“秀骨清像”审美特征逐渐向中原延伸。初唐以降的唐代人物画在接受“秀骨清像”审美观念Z外,另一种“面短而艳”的疏体表现风尚对其后的绘画影响更大。“秀骨清像”在东晋至北齐的风行Z后,代表南朝后期绘画市美风尚的“面短而艳”逐步流行开来,其中萧梁时代的画家张僧繇最为典型。在《画史》中米芾曾对此绘画形式作了定位:“张(僧繇)笔天女宫女面短而艳,顾乃深靓为天人相。”英后,张怀??在《画断》中亦随说:“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在米芾和张怀??的介绍中可知,“面短而艳”的表现形式所展现的是一种脸部圆润丰满、体形也较微胖的人物状态,它与脱俗超凡、骨气清新飘逸
5、的“秀骨清像”比较起来,“面短而艳”的人物造型显然更接近于现实中的人物体征,如北魏宁懋石室上所刻的墓主人形像及1986年在山东省临胸县冶源镇海浮山南坡发现的北齐(550-577年)崔芬墓壁画中的“主仆出行图”等。齐梁时代的门阀士族逐渐衰落,以道教思想为中心的玄学清谈随之淡化。这一时期新兴的贵族阶层,与之前的士族不同,大多是富商子弟或出于寒门,他们所接受的文化与之前的士族门阀所不同,对于玄学所提倡的箜冥精神追求不予理解,更热衷于追求世俗生活的感官亨受与愉悦。在释道宣所著《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九中,详细记录了其时新兴贵族的日常生活写照:“观人生之天性,抱妙气而清静,
6、感外物以动欲,心攀缘而成音。过恒发于外尘,累必由于前境。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怀贪心而不厌,纵内意而自骋。目随色而变易,眼逐貌而转移。观五色Z玄黄,玩七宝Z陆离。着华丽Z窈窕,耽冶容Z逶迤。在寝兴而不舍,亦日夜而忘疲。如英媒之在摘,若骏马之带羁。类白日之丽天,乃历年之不亏。观耳识之爱声,亦如飞鸟之归林。既流连于丝竹,亦繁会于五音。经昏明而不绝,历四时而相寻其屮更重要的还说明了当时所流行的市美趋势:“美目清扬,巧笑蛾眉。细腰纤手,弱骨丰肌。附身芳洁,触体如脂。”由此可见,“面短而艳”形象是当时社会主流审美的反映。南方文化在南北朝期间被中原承认为“正朔所在”
7、,此正是张家样(张僧繇)通行南北的主要原因。就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轨迹而言,流行于南朝末期的“面短而艳”形式风格只是这一审美风尚的始端,较为成熟的风格形态在唐代屮期到达顶峰。唐初的代表性著名画家范长寿、阎立德、阎立本,屮唐时期的周?P、吴道子等人均是延续张家样“面短而艳”的影响而创立一派。麟德元年(664年)郑仁泰墓石椁上所刻的男侍形象,体态微胖,就其圆满丰润的脸部造型而言,显然是张家样借鉴佛教绘画表现特点形式的综合表现。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明墓石椁线刻和永昌元年(689年)李晦墓石椁线刻的女性形象,脸部虽然带有“面短而艳”的典型风格,但体态却还存有“秀
8、骨清像”的形式特征,此外,在传阎立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