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91121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唐代舞蹈的审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唐代舞蹈的审美唐代舞蹈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它的来源主要有三。除了前代的承继而外,它一手伸向民间,一手伸向国外。由于国力的强大,文化根基的巩固,精神支柱的牢稳,唐代人的文化心态是从容度,胸怀宽广的,艺术鉴赏的水平也是很高的。因此唐文化容量极大,消化力很强。1300年前,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一个文明大国的形象,它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者进人K安,学礼献爪,进行文化交流。唐代承接了隋代的《七部乐》、《九部乐》,在经过改造和创新后,到贞欢十六年(公元642年)十一月形成了《十部乐》。总扌舌,十部乐只有三部是屮国本土
2、的,其屮一部还朵以羌胡之声。余下七部有四部是外国的,三部是少数民族的,而人都来自西域。这些纳入宫廷的乐舞,每部中又都包含许多舞蹈和兀曲,其中有不少都是著名的舞蹈,如《破阵乐》、《庆善乐》、《公莫舞》、《巴渝舞》、《铎舞》等。在唐代,中国四边少数民族和小国,经常向唐朝献舞献乐,为唐代文化牛活增添奇光异彩。诗人胡直钧在观看《骡国乐》后冇诗道:界音来骡国,初被奉常人。才可宫商辨,殊惊拍节新。转观冋绣面,曲折动文身。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诗的字里行间透着由陌生艺术所产生的清新之感。这类观赏乐舞的诗,唐代留下了许多
3、许多。从这些诗中我们不仅看到人们对来自异国的乐舞冇极大的好感,而且对来自民间的舞蹈艺术也投以极大的热情。原盛行在民间的《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传到宫廷后很快就在宫中流传,成为王宫大臣、贵妇宫女都十分喜爱的歌舞形式。公元713年元宵节,朝廷组织了盛大的踏歌舞会,安福门外点着二十余丈的大灯轮,燃起五万盏灯,宫女、城郊青年妇女穿戴得十分华丽,几千人的《踏歌》盛会,一连进行了三个日夜。诗人李白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顾况的“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储光羲的“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等描绘踏歌的诗句
4、,成了人们世代传颂的千古佳句。人类舞蹈艺术发展史,大都经丿力了从综合到独立、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在混沌状态屮,由于人的思维尚未进化到能分清各种概念,而把现代人看做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因此那时的综合是一种原始的综合。舞蹈艺术大都跟诗、乐、歌混杂在一起。当它们逐渐分离,各自成为不同的艺术品类的时候,说明人类的思维已大大向前跨跃了。它的实现,证明人类的艺术迈进了一个接近于科学的新时期。翻开欧洲的舞蹈史,我们看到芭蕾脱离于诗、乐、歌而逐渐独立是在16世纪,灰今天大约过去了400多年。而我国早在周代就已出现了
5、明确的舞的概念,而到了唐代虽然乐舞从大的方面和管理上仍习惯地把它们放在一起,但舞蹈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类。这与欧洲相比,大约早/800—1000年。乐舞大曲是唐代一种规模较大的乐舞形式,它的结构形式既是乐舞的结合,又把咅乐与舞蹈分得很清楚。这种形式很像今天的歌舞晚会或咅乐舞蹈晚会的结构。唐人的人体美的观念,一反汉代赵飞燕式的“清瘦Z美”,而崇尚杨贵妃式的“以肥为美”。这是我国古代审美观的一次巫大变异。在人的物质享受还很有限的汉代,人们把赵飞燕身材瘦弱能做“学上舞”,看做是最美的。但是在物质相当丰富,
6、社会非常安定的唐代,妇女的瘦弱可能就成了疾病、贫穷的标志,而把杨贵妃的半满圆润当做美丽的象征。唐代这一审美观的变化,给艺术带来直接的后果。我们看到长安一些地下墓中那些壁画上的妇女造型,看到敦煌壁画上的那些伎乐舞人的形体,无一不是福态象。它影响和造成了我国唐以后艺术屮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特点一圆曲性。它反映在绘画上,反映在建筑上,反映在戏曲上,反映在书法上,也反映在中国舞蹈上。凡是一切涉及到线条的东西,这种曲线美就会反映出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只有婀娜才能多姿,只有多姿才是美好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凡是我们
7、今天所能见到的绘画、雕塑中的唐舞形象,特别是舞女的形象,没冇一个是直立的,几乎全部都是弯曲的形态。还有不少呈现出“三道湾”的体态。一个十分有趣的对比是,当我们拿唐舞的基本体态与西方芭蕾舞的基本体态相互对照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差别是如此鲜明0尤其当我们做出相反的处理,让木应直立的芭蕾体态去弯屈,再让木应是弯曲的中国唐舞向上直立时,谁都会觉得十分可笑,并立刻觉得很丑了。一个在唐舞中出现的脚的内合动作,你觉得是那般含蓄和美妙。但是当你让芭蕾公主也去做脚的内合动作时,你以为她是患了小儿麻痹症。这就是不同的审美观产
8、生的不同的体态美,人们在欣赏不同的艺术所使用的不同的审美标准,就来源这种不同的审美观。这种贴近自然的舞蹈,对我们一、二度创作时,是否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