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06422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的采信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的采信标准摘要:为保证司法活动的公正性,提高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木文通过对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采信标准建立的必要性的分析,以及対美国专家证据科学性标准发展的考察,提出了构建我国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的采信标准。关键词: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采信;标准【写作年份】2006年【正文】一、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采信标准建立的必要性在我国,对于司法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审查己经得到广泛的注意,也形成了一定的合法性采信规则。但是,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审查并未得到重视,对司法鉴定结论科学性的采信标准也未建立,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往往受到无限的推崇,冇些司法人员对司法鉴定的科学性保持着一种不加辨析
2、的盲目信任。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司法鉴定科学性采信标准非常必要。(一)防止鉴定结论对于法官的不当影响不论是屮国述是外国,和当多的人都担心,在作为门外汉的法官眼里,以科学的名义作出的鉴定结论(或专家证据)会被认为是神秘的、绝对可靠的,往往会直接被采信。有人对我国某基层法院进行调查后发现,对于法院委托的司法鉴定结论,被采用律为100%,甚至于在调查的112份鉴定中冇13份未经庭审质证直接被采信。[1]在美国进行一项民意测验中,被调查的70%的法官和律师指出,陪审团认为专家证据比具它证据更可靠;另有75%的法官相信专家证据更可靠。[2]以上国内外的情况表明,法官(或陪市团)有时赋予司法鉴定
3、结论不适当的证据价值,法官(或陪审团)不能正确地评佔司法鉴定结论,因此应该使用专门的规则和标准来防止司法鉴定结论对于法官的不当影响。(二)防止鉴定结论的不当使用没有人会怀疑司法鉴定结论在法庭上的作用和贡献,但是随着对司法鉴定结论的使川增加,鉴定错误的情况也在增加。有的错误原因是鉴定结论的理论依据缺乏适当的科学基础;冇的是因为鉴定实验人员马虎的实验操作。当然,法庭不能因噎废食,尽管在司法鉴定中冇一定程度的不可避免的错谋,但“同专家证据的错谋相比,目击证人证言的错谋不管怎样是经常发生的,而且更难以控制"⑶。问题是法庭是否能区分冒牌理论与有充分经验支持的科学理论?法庭如何区分马虎进行的检验
4、与按严格科学方法进行的鉴定[4]?确立坚实的采信标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三)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法官自由裁虽权的滥用,同时对当事人和律师起指引作用如果鉴定结论科学性釆信标准缺位,所留下的法律空间将会使法官对鉴定结论取舍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这不但会导致法官滥用权力,而月•与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方向相悖。在缺少法定的采信标准的约束卜,披着科学外衣的鉴定结论哪些应当排除、哪些应当釆用,完全取决于法官的意愿,当然也取决于法官自身的专业水平,甚至是法官的公正性乃至心情。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律师根木就不知道游戏规则,如同在仲手不见五指的黑箱中,只冇在判决结果公布时才恍然大悟。因此,鉴定结论
5、科学性采信标准的建立不但能够防止法官滥用自山裁量权,而且能够给当事人和律师指明方向,怎样去辨别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使审判更加公平、公正。二、美国专家证据的采信标准在英美法系,并没有司法鉴定的称谓,与Z相对应的是专家证据或者专家证言。为防止专家证据对于陪审团和法官的可能误导,美国制定了许多采信专家证据的规则,通过对这些规则的研究,对我国的司法鉴定的采信标准应当有所帮助。(一)引;赖伊标准(或普遍接受规则)在1923年以前,美国法院对于专家证据的审查仅限于提供证言的专家是否具有资格,即如果争议的事项超出了事实审理者的普通经验或知识的范围,而要求特别的知识或经验,当某位专家具有特别的知识
6、和经验,他就可以出庭提出证言,他的证言当然地作为证据被采纳,至于形成证言基础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有效、可靠,则不在考虑之列。1923年,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院在“州赖伊诉合众国案”(Fryev.UnitcdStates)中确立了首个专家证据的采信标准弟赖伊标准(FryeTestorGeneralAcceptanceTest),这一标准成为美国司法界专家证言采信规则的基础,并在其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美国各级法院中普遍采用。在弗赖伊案中,法庭拒绝采信测谎专家由测谎技术得出的结论,法官在判决屮确认:“法庭将接受一个公认的科学理论或科学发现演绎出的专家证言,但从中做演绎推理的东西必须有足够根基并在
7、其领域得到普遍承认。”[5]这就是著名的引;赖伊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确定一个具体的科学技术是否获得普遍承认需要两个步骤:(1)首先确定科学原理或新发现所属的特殊的科学领域以及相关的科学领域;(2)确定该技术或原理是该领域普遍接受的技术、原理以及新发现。⑹普遍接受的程度町以通过出版物、司法判决、实际运用、同行观点的调査来证明。[7]然而,实施这两个步骤有时可能并非易事,一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一项专家证言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可能横跨数个领域,将其准确归类比较困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