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06111
大小:9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3
《司马迁《尚书》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司马迁《尚书》学研究2013-11-2909:28:56《齐鲁学刊》马士远司马迁素习当时流传比较广泛的今文《尚书》,但他“年十岁则诵占文”[1](P3293),且撰作《史记》时曾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不离古文者近是”[1](P46),乂曾从孔安国问《尚书》故,理应对孔氏《古文尚书》学颇多了解。孔安国兼通《尚书》今、古文学,故司马迁亦应兼习《尚书》今、古文学。此点可以从《史记》述《尚书》兼采今、古文口J知。司马迁以治《古文尚书》学为主,班固言其述《尧典》、《禹贡》、《洪范》、《微了》、《金膝》诸篇,均用古文说
2、。但司马迁《史记》引《尧典》、《禹贡》、《皋陶谟》等亦兼取今文说。此外,司马迁撰作三代史事多取《书序》为说,还I専采与《询书》有关的经纪、经传,如《五帝德》、《帝系姓》、《尚书大传》、《尚书集世》等,以之作为经文的补充。台湾学者洪安全认为“《史记》是一部很好的《尚书传》,一部今存较早的《尚书传》”[2](P117),其说虽有以偏概全Z嫌,但详细考Z,亦不无道理。今尝试系统考述司马迁Z《尚书》学。一、司马迁《尚书》学之承传司马迁兼通《尚书》今、占文学。其学多源,一说來源于伏生今文学,一说来自丁•司马氏家学,一说来自孔安
3、国,一说来自贾嘉,一说来自董仲舒。司马迁曾从孔安国问《诡书》故,故司马迁《I筍书》学来自孔安国最为信实。《汉书•儒林传》说:“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诸篇,多古文说。”[3](P3607)《经典释文序录》亦说:“以授都尉朝,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多古文说。”[4](P66)孔安国先为今文《尚书》学博士,转任谏大夫后,始以《古文尚书
4、》学私家授徒。司马迁从孔安国问故,当在孔氏以《古文尚书》学私家授徒之际,故司马迁所问应以《古文尚书》学为主。孔安国既兼通今、占文,授《占文尚书》于司马迁时,“以今文证占文,并举旁资,其势决然”[5](P687)。司马迁以著《史记》为使命,而《尚书》为早期史官所记上古之政史,司马迁在其《太史公自序》中对《尚书》性质认定己有表述,他说:“《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书》以道事。”[1](P3297)于司马迁而言,其着意处当在《尚书》之资料的摘取,不会刻意去区分今、古文,故言其从孔安国问故,应今、占文z《尚书》学兼而
5、收Z。且当时今、占文Z争述未兴起,学者间当不会扬此抑彼,司马迁更应如此。除受自孔安国外,司马迁《I筍书》学有受自董仲舒的可能性。《汉书•儒林传》:“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3](P3617)通五经,说明董氏应通《尚书》之学。《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1](P3297)说明司马迁亦曾从董仲舒问故。董仲舒或以《尚书》义授司马迁。亦有受口贾谊Z孙贾嘉的可能性。《屈原贾生传》说:“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1](P2503)贾嘉与孔安国齐名,且与司马迁友善,贾嘉曾世其家学,而其祖父贾谊善
6、《诗》、《书》,曾以《书》义谏高祖。《史记•儒林传》又说「'鲁周霸、孔安国,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1](P3125)无论是受自家学,述是受自伏生,贾嘉能言《尚书》学无疑,司马迁或尝从贾嘉问故,贾嘉以《尚书》义相授。更有受自其父司马谈的可能性。《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Z。'……先人有言「……孔了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本《诗》《书》《礼》《乐》之际?'……小子何敢让焉。……余闻Z先人曰:'……尧舜之
7、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1](P3295-3296)司马谈亟称《书》于撰史之重要,或曾以《尚书》之学授司马迁。程元敏在其《尚书学史》中说:“汉文、景、武世,《尚书》学立官者唯今文学,故无论司马谈、董仲舒、贾嘉,即孔安国,时亦皆治《书》今文,故马迁从所习者亦今文无疑。”[5](P686)此说尚冇可商榷处,贾谊、司马谈、萤仲舒皆汉初著名学者,三者均有传习《古文询书》学的可能性,除伏生、孔氏《询书》外,在民间或有传自先秦吋期的《尚书》,如河间献王藏书屮就有《古文尚书》。武帝朝,《尚书》家并未着意于今、古文之分,盖学者
8、多兼而习之,司马迁亦然。司马迁《尚书》学,虽兼通今、占文,但其学却未能下传。司马迁毕生心血,用于继承家学著史,虽其兼习《尚书》今、古文学,但似曾不遑授徒,其《尚书》学及身而绝。当然,后汉弘农杨氏有《询书》家学,其学或有来源西汉司马迁的可能性,司马迁之重外孙杨宝治《尚书》学,师承不明,或曾受司马迁《尚书》学影响。二、《史记》称引《尚书》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