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论文(荐)

和而不同论文(荐)

ID:46400527

大小:91.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23

和而不同论文(荐)_第1页
和而不同论文(荐)_第2页
和而不同论文(荐)_第3页
和而不同论文(荐)_第4页
和而不同论文(荐)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而不同论文(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和而不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中国现代化管理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无比灿烂,缔造了繁荣、强盛、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在古代,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强国,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强势文化,充满着自信和魅力。但是到了近代,随着中国政治黑暗,内忧外患、国运H衰,近两百多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从自信走向迷茫和自卑。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自信缺乏,遭到怀疑甚至被抛弃的尴尬境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又开始热闹起来,加之韩国、H本、新加坡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亚洲小国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和辉煌成就,也吸引

2、了世界的目光。在国内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管理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一方面,西方的学院派认为中国现代化管理就是西方的现代化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就让她回归历史;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主张让西方的现代化管理在中国〃本土化〃,当然也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管理。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各方面的讨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还将继续。笔者也关注这方面的论述,也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想就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学习收获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1.现代社会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夏代算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实际的历史可能

3、更长。从〃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以至秦汉,中国传统文化已完成了其核心思想和基本框架以及基本精神的构架。悠久的历史也造成了时空的巨大落差,加之近代社会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不自信以及人为的任意支解、背离甚至遗弃,现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是该回过头来重新认知和理解的时候了。可喜的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热起来,关心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对中国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方式加以认识和理解。1.1从文化渊源传统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关注人本的伦理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4、,学术派别众多,早期众多的流派融合更新,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脉的伦理文化。1.1.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早在商周时期就出出了儒丄阶层。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思想活跃,文化学术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诸子百家,各种学说主张争相辉映,盛极一时。到了先秦时期,儒家学说从各种学说中逐渐脱颖而出。儒学博采众长,不断完善,成为显学,形成了庞大的儒家学派。从汉代开始,汉武帝釆纳董仲叔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独尊〃,成为〃官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一方面借鉴吸收了其他各种文化的精华,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5、统治思想并广为传播,在亚洲」些国家形成了〃儒学文化圈〃,使儒学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想学术文化流派。宋明以来,以儒学为核心,儒、道、佛三教合流,使儒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儒学成为官学,也产生了一些有利于封建王朝统治的教条,形成了所谓的〃超稳定〃的一种结构,这实际上背离了儒学的基本精神。再一方面,时代在变化,儒学作为一种强调〃天人合一〃,入世主动修为的伦理文化更加完整、生命力更强。儒学在历史进程中随着历史产生了一系列的规则,观念和精神,其他的各种文化也受到了儒学的影响,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仍然是儒家文化,体现着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1.1

6、.2儒家文化是一种无神论的伦理文化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所指的"轴心时代"(即公元前600年到公元之交的几百年),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变革,从殷商时代的尊神事鬼的巫观精神向周代的尊礼敬德的宗法意识转换,继而向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在自觉的伦理意识转换,从孔子〃恭、宽、信、敏、惠直到孟子的〃四端之心〃(〃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个变革才告完成。我们祖先从尊神事鬼,到崇敬天命,与天命结合,从外向内,再由内向外,〃成己成物,内圣外王〃。孟子更有〃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

7、一个人只要修身养性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文化开创一个内敛的过程。中国文化专注于人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专注于人自身的管理,通过人的管理实现对事对物的管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就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或基本精神,一种伦理精神。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中国文化关注于人内在的道德修为,关注于现实的经世致用的实践活动。中国文化虽然强调内敛,向内用工,但不是消极的,被动的、狭隘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达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于对天道

8、的认知和理解,认为丁宙是一体的,天、人、地是一体的,和而不同,因此强调人应认识天道,理解天道,顺应天道。既然天无法改变,就只有调整自我,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从一开始就关注人,强调〃人为帮本〃,强调人的修为,强调入世,自然就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