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400440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3
《呼市教育局心理健康优秀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呼市教育局心理健康优秀案例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让心灵由爱飞翔作者姓名:云利春所在学校:巧报中心校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让心灵由爱飞翔一、基本情况XX,女,13岁,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成绩中等,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轻如蚊鸣,听不清楚,有时更是不吱声。下课也总是默默地,悄无声息的一个人玩或坐着不动发呆。回家后和父母也很少交流。二、案例分析XX同学的父母都是外来打工者,平时两人为了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对她的关爱非常少。她放学回家总
2、是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性格变得非常内向。再者她的父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使孩子不敢和父母进行交流,长期下来,她认为父母没有一个能和她亲热的,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其次是集体的排斥,由于平时的不吱声,不合群,使她不能被她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三、辅导措施针对XX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然性格内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的社会,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
3、很有帮助的,所以,就想办法使她性格外向一些。记得赞科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的生活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流,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地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她感受到老师的温和、亲切。因为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她。因而平时在上课时要不断的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其次,作为老师的我,尽量的与她交谈,玩游戏,让她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
4、,喜爱她,使她获得爱和安全感,还有引导她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同龄的孩子交往。具体如下:(一)实施了家庭辅导,提高家教水平这个案例显示,家教的失误常给孩子的发展酿成苦酒•一般父母认为,只要给予孩子吃,穿,玩,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但他们忽视了孩子最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帮助•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同情和关爱,可还没等孩子把要表达的意见说出来,就遭到父母的厌烦,呵斥,这样,孩子还有什么心里话能对父母说的呢诚然,家长忙,再忙也不能忽视对子女的关心•父母在外有多少不快都不能把它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气筒,更
5、不是家长的小宠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想法有意识的人,因此,我们和家长诚心诚意地交谈了这些问题,并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家长表示后悔,很感激学校对孩子的关心,并一再表示要改变以往的家教方式•其父借去几期《莫愁》家教杂志,说,”要好好看一看”•其母在随后的日子里,经常主动来校了解孩子的情况.(二)实施了交往辅导,培养自尊、自信长期以来,XX处在一种心情压抑的状态.她长得瘦小,学习成绩中,说话慢吞吞,很少与人交往和沟通•
6、她缺乏自信,更谈不上自尊•这次在交往辅导的过程中,必须帮助她恢复自信,培养自尊•我作了专门的研究,1,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2,把班组中最热情的小丽换成XX的同桌,以此来感染她,带动她;3,让她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表现自己,让她和大家一起玩,使她真正感受到大家一起玩比一个人玩快乐.(三)实施激励教育,唤起信心“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XX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XX闲谈,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
7、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XX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XX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XX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XX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四、心理辅导效果经过将近I年的辅导,我发现XX比以前开朗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
8、等自由的伙伴交往中,交往能力,自我理解,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学习,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她已不再孤独,至此,她再也没有躲藏过•她的个性已逐步得到完善,变得自信,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更有进步•以上案例表明,如果我们家长和教师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很可能会引发孩子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时化解,还是可以弥补修复的•因此,我们教师应与家长紧密结合,寻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