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63894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先行调解法律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先行调解法律研究论文新民诉法”先行调解”的实务研究及制度构建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这一新增条文,使先行调解制度被正式确立为民事程序机制,使我国法院调解制度中增添了一种新类型的调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为诉讼当事人又提供了一条纠纷解决方式。对先行调解的性质,法律规定本身或法律的起草者就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说明,都没有明确、清晰的答案。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浩撰文认为,先行调解的性质属于立案前的调解,也即通常
2、所说的诉前调解。这一观点已被法学界及司法实务界所广泛认同。通说认为,先行调解,是指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开始乙前对双方当事人Z间的民事纠纷进行的调解,屈于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在程序上既独立于诉讼程序,同时又与诉讼程序紧密相连。概言之,先行调解既不同于诉讼外的调解,也不同于诉讼中的调解。口前关于先行调解的规定还很原则抽象,尚未形成完善的程序流程和完备的工作机制。本文拟对先行调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作适度的探讨。一、先行调解制度的优越性1、先行调解的产生是调解制度发展的必然需求。调解制度作为民诉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一直在法院的审判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它很好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化解了
3、当事人的强烈对抗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院改革的深入,单一的调解已不能适应吋代发展的要求和期待,各地法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行之冇效的措施,对诉调对接和委托调解等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极大的丰富了孑盾多元解决机制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法院调解已派生出先行调解制度的产生。先行调解旨在较短的时限内解决纷争,使当事人节约时间,减少讼累,降低诉讼成本,是法院体现便民利民亲民的重要举措,更是法院审判工作与人民同心,与吋代同步的内在要求。2、先行调解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先行调解”体现了立法与司法中“调解优先”的理念,也贯彻了把调解贯穿于诉讼全过程的指导思想。
4、在法律规定“先行调解”后,第一审程序屮的调解就已经覆盖了程序的各个阶段,在“起诉与受理”阶段中,有立案前的先行调解、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有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包括立案调解和其他审前调解在内的开庭前的调解;在“开庭审理”阶段,冇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法庭辩论终结后法院作出判决前的调解。3、先行调解制度创设了独立的调解程序。长期以来,由于立法疏漏,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是调审合一,不仅调解法官和主审法官重合,而且也没冇独立的调解程序,因此,存在着“调解与审判功能混淆”的问题,并一定程度存在“以判压调”、“以调拖审”的现象。先行调解制度的正式入法,即旨在通过构建独立的诉前调解程
5、序,实现“调审分离”。先行调解具冇准司法性质,是以法院为管理、监督甚至主持机构,与诉讼程序和关联但乂与审判程序截然不同的裁判外纠纷解决制度,其作为案件进入法院后的非审判纠纷解决途径,基于当事人的自愿选择,在诉讼开始之前就进行,与审判途径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解决纠纷的司法职能。二、先行调解在司法实践屮可能产生的问题1、先行调解的功效被夸大或盲目追捧,各地法院因相互攀比而追求形式。最高法于20xx年和20xx年和继颁布关于强化调解优先的司法解释及意见,尽管没有明文规定调解率,但各地普遍采用一定的调解率来激励法官,优先选用调解结案。近来年,诉前调解的各项指标也作为基层法院的重
6、要考核指标之一。这些指标都关系到法院的成绩,继而与法官考评、年终奖惩以及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因而为追求成绩,齐地法院盲目攀比,使调解的功效被无限度的夸大,调解率的指标逐年上升,已脱离了审判客观的实际。2、先行调解可能有会违背当事人意愿、侵害其权益,导致立案难上加难。虽然先行调解规定了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法院或法官叮能I大I结案率等原因,不顾当事人意愿,而强行要求先行调解,使部分案件因先行调解而未能及时立案,未纳入年终考核的受案范围之内。且部分案件因过于追求诉前调解的指标,或因人情请托,甚至徇私舞弊等原因,久调不决,从而损害司法权威。3、先行调解有可能费
7、力不讨好,既增加了法院工作,又浪费司法资源,却无益于解决矛盾。当事人之所以选择诉讼,一般都是经过了百般努力而无济于事之后的选择,故当事人都希望尽快进入审判程序。且由于未经开庭,双方的证据、理由、意见没有充分展示,故任何一方都可能会认为己方有道理,反而难以达成调解协议。因此在实践中可能因各地法院对先行调解适用范围的标准不一,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实现繁简分流,客观上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又增加了法院的工作强度。4、先行调解与诉讼的衔接存在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先行调解过程中,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因案件只是受理但没有立案,如何釆取保全措施?如被告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