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研究

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研究

ID:46363725

大小:8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3

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研究_第1页
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研究_第2页
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研究_第3页
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研究_第4页
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自然与玄言山水诗的消长研究目前的文学史研究,在面对玄言、山水诗风交替变迁的文学现象时,仍多从诗运转关的角度来讨论,以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的“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为切入点,探究晋宋间诗风的沿革脉络,往往将焦点定位于玄言诗、山水诗两者的内容不同、诗风有异、以及它们的接续关系上247如这种秉持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视角,对创作者的主观性,即两晋士人何以从玄言转向山水的精神需求关注不足。若从精神层面审视这一诗学转关,不难看出,其正是在“儒玄双修”的大背景下对“体白然”有意识的追寻,也是“自然”玄思成为了士人内在的精神要求后,在文

2、学创作领域内的自觉延伸。⑵你当“白然”思潮移植到诗学中,一是触发了玄言诗,借助世间万物与玄理结合,阐释孕育其中的“自然”之道,诗体不过是外在的包装形式;二是率先认定了山水景物是“自然”的最佳代表,突出诗屮的山水描写来表达玄意,独立的山水诗应运而生。一、“任自然”“体自然”与两晋士风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曾针对两晋士人的诗风特点,予以过“礼玄双修”的精准论断,认为士人们在谈玄、理玄和体玄Z时,从未彻底放弃过儒家思想,反而在某些合适的契机下,更是推动了礼学,乃至于经书经术之学的研究。⑶⑷沖所谓的“礼玄双修”,是“儒玄双修”在某些细节上的放大,对礼制、礼度的肯

3、定,乃是对儒学的另一种守护,儒、玄从来都像双生花似的,面朝不同方向,但却不能舍此留彼、舍彼留此。而从士人的心理接受、以及士风的普遍养成来看,“儒玄双修”就更耐人寻味,正因为儒、玄两者在人生观上的最高境界,同样都推崇“自然”,从西晋对玄风的有所抵触和“任自然”过度接受的两端,到东晋时依靠“体白然”说,将“儒玄双修”内化为士人的精神气质,“自然”成为了士人们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愉悦追求。西晋的“儒玄双修”是士人被夹在生存与梦想中间,对双方互妥协的结果。一方面,晋武帝以“名教”立国,尽管有其不尽的虚伪狡诈之处,但作为新立的封建王朝,尤其是还实行过古制的封国食邑的王朝,

4、此时去维持国家政体Z稳定,乃为首要之务。西晋位居高官的中朝名士,傅玄著《傅子》、杨泉著《物理论》、刘宴著《崇让论》等,根本是站在儒家经世治国的立场上,以仁义礼教为本、以治国平天下为要务。另一方面,理论毕竟不是现实,往往是现实政局的残酷,使得入世道路步履维艰,即使是位高权重的山涛、张华等权臣,心灵也需要有个寄托地。“名教”与“自然”重要的不是在学术角度上的高下论辩,而是探索政治出处与人生理想中关键的一环。不同的政局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心境,西晋士人更多选择了性好《庄》《老》,“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⑷^他们的心态,一脉接近于《易》与《老》的结合,尚谦、柔、顺

5、。位列竹林七贤的山涛,沉稳谦和、含蓄内涵是由内而发的。世人对其的评价,王戎论“山巨源如璞玉混金,人皆钦其宝,莫能知其器。”“涛无所标明,淳深渊默,人莫见其际,而其器亦入道,故见者莫能称谓,而服其伟量。”⑸5(H又注引顾恺之《画赞》:“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⑸^从儒学视角看,他是人伦典范,位至宰执且勤于政事,身名俱泰又不失性格中的清•正平和。山涛的人生实践己然指明了“儒玄双修”道路的可行性,既能积极入世、行不违俗;又能以柔克刚、为而不恃。另一脉偏向于尚《老》《庄》的结合,体现为旷达。《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嵇氏谱》中,嵇喜为嵇康作传言:“家世儒

6、学,少有俊才,旷边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还言其“超然独达,遂放世事,纵意于尘埃之表。”⑹^又《晋书》本传有论:“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r71137°但嵇康依IH逃不开被迫害的命运。还有同与嵇康打铁的向秀、能“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的阮咸,⑼殛皆是“是真名士自风流”。可以说,竹林名士的不遵名教,是不与世俗合污的介然不群,视功名利禄为浮云;竹林士人的个性不羁,是滤除虚伪礼法的行为斗争,视真情流露为真意,是内心的坦荡与淳致。除此之外,有些士人走向极端,单纯为了保全自己而保全自己,完全丧失了儒

7、者的正直精神,倒向了道家思想的消极面。如以王戎为首的元康放达派,既舍不得“名教”能带來的功名利禄,也放弃不掉“自然”能带来的个人自由逍遥。他们不是真性情下所表蛊出來的放达,而是一味求“任”字名头下的放浪形骸。从清高逸旷走向庸俗没落的低谷,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荒淫放荡。《世说新语•德行》:“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注引王隐《晋书》云:“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鲍、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喷,脱衣服,露丹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⑸'HO是硬生生要在恶俗之外贴上玄学的标签,“达”而要作,那么己不是“

8、真达”,而是借“自然”为无限自rti的代名词,所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