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物理探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谈物理探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ID:46351731

大小:8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例谈物理探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1页
例谈物理探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2页
例谈物理探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_第3页
资源描述:

《例谈物理探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物理探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宋晓楼江苏徐州睢宁县双沟第二小学22121215862155145sym200404@126.com在物理探究学习中,学习者总是围绕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越来越多的研究衣明,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比所谓的一般知识更有力和更有用。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能提供一个明晰的问题情境,就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问题情境的创设,权且抛砖引玉。一、创设出乎意料型问题情境,即设计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普遍做出一种较为自信的回答或预测,而结果却出乎意料,然后展开研究。以一道习题的解

2、决为例进行说明。例: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某中学的小刚和小明两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实验。按图甲实验时,小刚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A,读出弹簧钏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之问的滑动摩擦力: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B,木块B下面是长木板.实验时小明拖动长术扳,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B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你认为谁的实验设计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小明同学的设计更好,因为按甲图实验时,很难控制术块匀速运动。而乙图中的木板不需要做匀速运动。)而此题作为习题出现时,全班49名同学只有

3、三名同学选择了乙图的实验方案,46名同学认为甲图方案好,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操作,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理论上去分析乙方案,这样通过对比,让学生从实践和理论上冇了更多的认识,进而做出最佳选择,既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乂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二、创设矛盾对立型问题情境,就是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诱使学牛对结果做出矛盾对立,具至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预测,以激起学生较强烈的情感反应和急切的求证欲望,然后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各抒己见,其至是展开辩论,再用实验或事实材料否定其中的一种预测或进行整合比

4、如: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常识,油漆过的地板上有水时,人很容易滑倒;但也有相反的事例,例如爬过树的人都知道,手上出汗时,会感觉到手耳树Z间的摩擦力变大了。进而捉出问题:“水会增大物休间的摩擦力吗?”水到底町以增大述是减小物休间的摩擦呢?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才盾对立的情境,然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会发现汕漆过的木板表而不吸水,树木(可看作未汕漆过的木板)表而吸水,让学生认识到探究水对摩擦力人小的影响,应分为两种情况,进而提出合理的猜测:“猜想一:在不吸水的木板表面,冇水时的摩擦力可能比无水时的摩擦力小。猜想二在吸水的木板表面,有水时的摩擦力可能比无水时的摩擦力

5、大。”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附:(1)实验器材:油漆过的木板、未油漆过的木板、带有挂钩的木块、盛水的烧杯及弹簧测力计(2)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次数实验条件摩擦力F/N木板接触面1油漆过的木板尢水2有水3未油漆过的木板无水4有水三、创设无所适从型问题情境,即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既熟悉乂陌生,似懂非懂,不知如何下手,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DB[]比如在生活中经常冇这样的情景:停靠船舶时,船员将缆绳在桩上多绕几圈、两段电线交叉相接时,接头处相互缠绕、栓牛时为了防止牛挣脱往往在木桩上绕几圈Z后再系上等。这样的情景学生既熟悉乂感到陌生,

6、往往不知该如何解释,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上导作川帮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多缠绕?是不是多缠绕几圈Z后摩擦力增大了呢?然后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就有了如下的探究: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栓一个重物,将其搭在一个平方的関木棍上,通过弹簧测力计拉棉线的另一端如图A所示(要使重物保持静止、不下落)然后逐渐增加缠绕的圈数(如图B-D),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当缠绕的圈数多到一定程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为零。从而的得岀结论:摩擦力的人小与缠绕的圈数有关,圈数越多,擦擦力越人。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并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而。此外还可

7、以选择困惑性问题情境,即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牛面对几种相似口迷惑性较人的答案选择,学生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展开积极的思维。这样通过创设具有新界性、迷惑性、困扰性、矛盾性等特点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困惑、才盾对心理,唤起他们探求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行为,使学生针对问题展开积极主动、紧张活拨的思维活动,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屮,品尝到探求知识的快乐和获得成功对喜悦,从而实现知、情、意的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