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經濟和諧與建設“和諧社會”探析

促進經濟和諧與建設“和諧社會”探析

ID:46344098

大小:7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2

促進經濟和諧與建設“和諧社會”探析_第1页
促進經濟和諧與建設“和諧社會”探析_第2页
促進經濟和諧與建設“和諧社會”探析_第3页
促進經濟和諧與建設“和諧社會”探析_第4页
促進經濟和諧與建設“和諧社會”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進經濟和諧與建設“和諧社會”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進經濟和諧與建設“和諧社會”探析[摘要]經濟和諧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支撐,由於特定時期中國存在經濟結構不勻衡的各種矛盾,應從稅收、公共支出和公共行政等方面采取相關措施,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共同發展與繁榮[關鍵詞]經濟和諧;和諧社會;政府治理;激勵相容[中圖分類號]F06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3890(2007)02-0082-04一、經濟和諧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六屆六中提出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經濟和諧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經濟和諧從經濟體制上看,要形成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各類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成為創造經濟

2、效率、推動經濟和諧的主要目標,即創造可交易市場,包括各類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使人們將各自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比如勞動力、資本、土地、信息、管理與經營能力等得以充分發揮,既實現個人的利益目標,也使各類資源得以有效利用。從發展目標上看,要將持續和協調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的基本目標。效率使社會富裕,平等使社會安定。在中國地區差距、城鄉差距、階層差距極為突出的情況下,促進平等已經成為這一特定階段的重要目標。從經濟主體關系上看,現代經濟更註重利益矛盾的協調。改革到現今程度,即到瞭各類矛盾交織時期,必須註意社會矛盾的解決、階層沖突的緩解,註意經濟利益之間的比較,促進帕累托改善的實現。

3、從機制上看,要建立以經濟機制為基礎的社會運行機制。政府與經濟主體要實現激勵相容。政府通過宏觀政策激勵創新活動,增強社會發展的活力;激勵守法和守信行為,發揮制度對於經濟社會運行的內在穩定作用;保障個人追求經濟利益的權利,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在個人追求自身利益過程中實現社會公益。從行政手段上看,要充分發揮公共行政與公共財政的調控職能。通過政府有效實施宏觀調控和稅收制度、財政政策、福利保障,既使貧困階層和弱勢群體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和心理基本平衡,也使富裕階層繼續得到激勵,整個社會保持發展動力,以及人們生命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經濟和諧的核心內容是促進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的經濟機制,

4、著重從制度和體制方面為社會提供內在穩定機制。經濟和諧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支撐,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經濟和諧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和諧社會”有多方面的標志,其中經濟和諧是最重要的內容,比如經濟發展和人民富裕,比如收入分配公平,比如宏觀經濟運行穩定,比如人們因經濟聯系而建立的誠信關系,都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2.市場機制為“和諧社會”提供途徑。經濟和諧定位為制度安排,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要通過市場化策略建立有利於促進經濟和諧的激勵相容機制,促進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協調1.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有效手段。宏觀經濟調控措施包括

5、公共財政手段和激勵相容措施,有利於更多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緩解收入分配不公平及利益沖突問題二、特定時期中國經濟結構不均衡的矛盾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經濟結構不均衡是一種常態。中國當前處於經濟和社會轉型加速發展的時期,一方面經濟體制日益成熟,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但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另一方面收入差距拉大,社會矛盾開始突出,利益關系更難協調(一)經濟持續增長與就業形勢嚴峻和投資增長乏力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瞭長達27年的穩定增長期,國民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令人驚奇的9.6%。經濟增長與增加就業都是政府宏觀政策的主要內容,兩者在大多數時是一致的。由於資本和勞動

6、構成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經濟增長與要素投入這一矛盾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將嚴重侵蝕經濟增長的成果中國就業壓力巨大,人口眾多這一特殊國情是主要方面,另外就是經濟結構不均衡的原因。比如能夠大量吸納社會就業的社會服務業不發達;與大中型企業相比,由於政策、信貸、資源配置方面的差異,使微型中小企業不夠發達,而這些企業是吸收就業人口的主力;縣域經濟內原有國營工業和商業企業大量倒閉,區域經濟缺乏有效支撐,就業人口的門路和機會有限。再有就是,農村就業問題極其嚴峻,農村還有約2億農民屬“隱性失業”。與經濟持續增長形成鮮明對照的還有投資正常增長的機制尚未成熟,投資體制尚未改革到位,民間投

7、資增長一直乏力(二)經濟效益提高與內需不振和產業結構不均衡的矛盾即使在中國經濟運行質量提高這樣樂觀的情況下,也存在諸多矛盾與問題。比如內需不足問題,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份額,2000年為73%,2001年急劇下降到48%,2003年又下降到40%,2004年甚至降至37%。內需不足的原因並非純經濟性的問題,其中也蘊含著醫療、教育、住房改革不到位弱化瞭民眾的預期,這造成一方面是大量的產品剩餘和積壓,另一方面是高額的儲蓄。比如各次產業不協調問題,有許多產業存在嚴重的瓶頸制約,最為突出的是能源約束。眾多企業倒閉也說明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經濟運行良好狀態與持久的股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