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33152
大小:8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龙燕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摘要:当前,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普遍,作弊手段工具花样翻新,很多中学生参与其中,习以为常。究其原因来看,既有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原因,又有中学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中学生自身觉悟有关。因此,我们不仅要强化考试诚信教育,同时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消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激发中学生的自觉自律意识,以认真、积极、坦诚地心态面对考试,切实发挥考试的检测、指引、督导的教育功能。关键词:中学生;作弊;应试教育;措施一、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弊现象1、中学生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翻新一般来说,作弊指的是考试的
2、时候用不正当的方法获取答案等,然而,抄袭作业等也属于作弊范畴。QSZ在最近的五年中,中学生的抄袭作业现象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早上到学校后抄袭成绩好的同学的作业;由于中学学校及时发现抄袭现象严重,要求班主任早上早到,严格控制,因此中学学校抄袭转入第二个阶段:分工合作,也就是:哪科好的同学负责做哪科,这样,又省工又较难被学校或班主任发现。但是,这样差的班级的作业质量上不去,因此,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电话、手机联系。又省时又准确。由于平时养成了抄袭作业的习惯,考试时作弊就在所难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学生对付应试教育的作弊工具也越来越先进,五花八
3、门,功能强大,外形上是普普通通的考试用品,其作弊功能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让人防不胜防。一个小小的橡皮擦、“隐形笔”、手表等考试必须的用品光明正大的进入了中学考场。外表看似用来为考试服务的工具,却成为了中学生考试作弊的秘密武器。类似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弊工具。目前中学学校普遍存在集体作弊的事件,中学生在考试中采取优势互补的协作办法来考取高分,更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自称并非为作弊而作弊,而是要以此来“挑战”不合理的中学考试制度。当前社会上认可的中学考试结果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互动的,不应单纯的以学生分数的高低论优劣。对中学生的评价不能只通过以纸笔为工具
4、的考试为唯一途径,单纯的纸笔考试会使学生的智能。创新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以得到全面的体现,同时,这种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做法也增加了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制约了中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最佳评价方式应属多员评价方式,建立评价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使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如用行为观察、情景测试、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方法评价中学生学习、发展过程;采用开卷与闭卷、等级制与百分制、单向素质与综合能力、笔试与口试、实践活动、试题与附加题、达标与竞赛等量化评价方式,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
5、信,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一来,中学生就不再会因一张试卷的得与失而苦恼,从而减轻了心理压力,也就能轻松地面对每一次的测试了。2、中学生多考试作弊的习以为常根据浙江省兰溪市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被抽查的几所学校(高中生407人,初中生404人)中,发现中学生作弊程度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其中高中生作弊面达86%,初中生作弊面达79%;就作弊历史而言,小学基本不作弊,到处中作弊人数骤增,由此可看出作弊人数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以前中学生在平时的小考试中作弊,在地理、历史、政治生物等所谓的“副课①”上作弊,现在几乎完全超出了上述范围,大家都
6、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上面所说的考试作弊在社会中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的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网上现在流行一种考试作弊方法“涂改试卷”,有网友在网上称曾听到一位中学教师说的一件事。期中考试后他在课堂上分析试卷。课后两位女学生拿了试卷跟他说,有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批阅错了,另一位同学证明她选的是ABD,应加3分。他看了一下卷面是57分,这题她选的是ABD,可能是自己批阅错了,忙给她加了3分,并向她道歉。后来一次在公交汽车上,他听到两位女生在交谈:“我把试卷作了小小的技术处理,AB后面加了个D
7、,成绩就及格了,那位老师还向道歉,真是°阿木林’!”“侬作假有水平,脑子真活络!”我们不得不惊叹这些中学生实在是太聪明了,可惜没有把这些聪明运用到学习上,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究竟学到什么才叫达到了学习的目的?答案是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是必要的,这是从事一切工作所必须的;能够体会善恶、美丑,发现美,创造美,学会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是人生永恒的课题……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就如一句熟话所说“十个手指头长短不一,但各有各的用处”。同样道理,我们不应该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自身或他人的唯一依据。
8、不应该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就一无是处。中学教育应是以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政治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七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