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

ID:46332087

大小:7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35例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同期纳入腹泻患儿34例为观察组,该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英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

2、13)08(c)-0137-02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儿科门诊常见的消化道多发疾病,发病年龄一般为2岁以下,通常多见于夏秋季节。多数患儿经西药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常反复发作[1]。为更进一步探讨小儿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法及黄英建中汤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本院采用黄英建中汤加减治疗腹泻患儿6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同期纳入腹泻患儿34例为观察组,所有患儿病程均在3d内。其中,对照组35例患儿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76±0.58)岁。观察组34例患儿中

3、,男19例,女15例;年龄7个月〜3岁,平均(1.65±0.63)岁。纳入标准: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儿科学》中有关腹泻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起病可急可缓,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大便的量和质异常,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全部均无黏液,部分有少许泡沫或夹不消化食物残渣,同时有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纳差,腹胀或精神状态差。大便病原体检查可见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病原体。排除标准:重度腹泻有中、重度脱水患儿;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症状性腹泻、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传染病患儿;合并有重要脏器的严重

4、病变者。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常规治疗,并同时加服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90)治疗:1岁以下,每日1次;1〜2岁,每日1〜2袋;2岁以上,每日2〜3袋;以上均分2〜3次服用,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英建中汤加减治疗,各药方剂量:黄茯5〜12g,大枣、炒麦芽、苍术各6〜10g,茯苓6〜8g,白芍、桂枝、白术、党参、葛根各5〜8g,炙甘草6g,木香2〜6g,槟榔3〜6go1剂为13g,

5、水煎服,每次20-60ml,每日服用3次。表邪重可加荆芥3〜6g,苏叶5〜8g;热甚、大便有脓球加蒲公英3〜8g,黄苓4〜6g,黄连3g;呕吐频作者加法半夏3〜5g,旋覆花、炙枇杷叶各5〜8g;腹痛者加延胡索、枳壳各5〜8g,久泻不止者加莲子5〜8g,乌梅、禹余粮各3〜5g,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1.3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72h内全身症状消失,大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h,全身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减少,性状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72h,全身症状、体征及大便次数无好转,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

6、二(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3讨论小儿腹泻是儿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较高。重型腹泻常导致患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对小儿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夏季腹泻多由于大肠埃希菌感染等引起。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更为多见[2]。①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弧菌和志贺菌外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引起);②非感染腹泻: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

7、泻、内分泌性腹泻、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炎症性肠病、肠白塞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小儿腹泻属祖国医学泄泻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多由于其脾胃病变、湿、外感、内伤所致。其脾胃和大肠为主要病变发生部位,因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脾胃湿困,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出现腹泻[3-4]o腹泻日久,导致脾胃虚弱,脾虚则生化无源,出现一系列脾虚证候。小儿腹泻在临床上病因不同,症状不同,须强调辨证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依据《金匮要略》用黄英建中汤加减,温中补虚,温建中阳而和阴,和理缓急,行气止痛,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