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12568
大小:7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舆情管理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舆情管理创新舆情,就是“群众的意见和态度”,主要包括社会舆情、媒体舆情以及新兴的网络舆情。舆情管理就是对群众意见和态度的收集、研判、决策、处置、总结等环节的总和,及时掌握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有针对地正确引导,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在当前社会矛盾凸现、利益冲突错综复杂、利益调整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的大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作为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舆情问题日趋复杂,如何提高舆情应对与舆论引导能力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一、新时期舆情特点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思想的多元化、矛盾的复杂化和社会的网络化,
2、使新时期舆情呈现新的特点。1.传播快速,极易从个体化言论转化为群体化言论。交通的便捷、通讯的发达、媒体的活跃使信息交流高度密集,网络和智能手机等新型传播载体更是模糊了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间的界限,为社会舆情的快速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社会群体日益多元化,不同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从心理学上讲,群体一旦形成,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因外界刺激,个性判断跟从于群体倾向,称之为“集体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信息只要迎合了心理群体当时的心理状态,就很容易被选择,并通过接力式波形扩散,使个体化言论快速转化为群体化言论,形成“集体心理”。如前段时间的“食
3、盐抢购”事件,从消息出现到开始大范围抢购,仅仅用了一天时间。1.言论尖锐,极易从偶然社会事件转而指向政府责任。经济和社会的转轨时期,必然带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矛盾的复杂化,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等容易导致仇富、仇官、仇警等心态,反映到舆情中就是言论的尖锐性、敌视性。尤其是政府,在当前“全能政府”的状态下,更容易成为这种敌视心理的直接对象。该是政府承担的责任政府必须承担,但是一些各种偶然、单纯的社会事件,往往通过千丝万缕、牵强附会甚至空穴来风的联系,也最终苛求于政府责任。2.责任有限,极易以偏概全、以讹传讹误导社会视听。公民享有广泛的言论自由和
4、充分的表达空间,这是民主的反映,是社会的进步。但舆论环境的宽松,也导致言论的不负责任。尤其是网络平台,没有实名制,难以追溯,不用成本。一篇报道、一句网评、一个微博,有的是无心,有的是失误,也有的恶意而为,但都有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干扰到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正常秩序。归根到底,是责任有限。目前恶意散播谣言处罚最严厉的,也就是去年5人因传播江苏、广东、河南等地6月13日将有7至8级大地震谣言被行政拘留。3.后果衍生,极易从局部的小事件演化成为影响全局稳定的大事件。舆情特别是负面舆情的传播过程中,不明真相的人们往往会不假思辩、盲目跟风,如果被怀有恶意的社
5、会势力所利用,变相炒作、推波助澜,极易导致事件扩大蔓延,成为影响全局稳定的大事件。如08年贵州瓮安县“6.28”事件,少女跳河本是一件独立事件,但被不法分子煽动利用,引发上万人围攻冲击县政府的大事件。二、我市创新舆情管理的做法和体会近年来,我们一直把舆情管理工作作为知民意、晓民情、解民意的重要课题,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1•思想重视、组织到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高度重视舆情管理工作,宣传、公安、政法、信访、司法等相关部门都建立了专门的舆情管理机构,形成了一套收集、报送、交办、处理、监
6、督、反馈和问责的舆情管理机制。如在互联网舆情方面,成立了市委互联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互联网管理工作,出台互联网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应急预案,并成立网络新闻宣传管理中心,24小时网格化监管涉嗓舆情,并出台了网评员的管理与考核细则。去年开始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我们把舆情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开展。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划分为6大类25小类,其中一大类就是信息化的社会管理网络体系,涉及虚拟社会管理、网络舆论引导、“数字政法”建设和基层综治信息平台等四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就是做好各个层面的舆情收集、管理、研判和处置,进一步
7、深化舆情管理工作,来不断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管理要求。2.搭建平台、畅通诉求是把握舆论主动权的关键。舆情工作开展的前提是确保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畅通。只有尊重和维护群众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提供畅通诉求的渠道,才能全面了解群众所盼所求,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靠堵、靠封,只能形成比“堰塞湖”更可怕的“言塞湖”。对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平台和机制来畅通民意诉求。政法方面,通过市、乡、村三级综治网络,定期不定期的矛盾纠纷摸排,及时掌握基层群众的舆情动态。信访方面,通过开门接访、“市长热线”和“网上信访”等方式畅通信访渠道,并健全市领导接访、约访、下访机制面对面了解
8、群众需求。网络方面,我们设立了“XXXX”,其中包括“网上留言板”、“惠民服务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