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305463
大小:491.3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2
《影响非初次就业基层员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影响非初次就业基层员工就∑止稳定性的因●邵爱国内容摘要为了探索影响非初次就业基层员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本研究建构了一个以就业稳定性为因变量的有序L0鳓cs回归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可概括出如下5个结论:①80前的员工,相比90后更倾向就业稳定;②员工在前份工作中的平均月薪资越高,其就业稳定性就越低;③员工的期望年结余收入越高,其就业稳定性就越低;④员工的最低月支出越大,其就业稳定性就越低;⑤员工在离职时,如果是因为“福利”、“薪资”或“工作地点”因素而离职,更有可能在下一份工作中出现“就业不稳定”。关键词就业稳定性离职率期望值管理一、研究背景员工就业稳定性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类企业日益
2、关注的问题(张再生、赵丽华,2011)。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的就业稳定性较低,往往意味着员工的平均在岗时间较短,离职率较高。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企业用工的主体,企业员工的就业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正如陈昭玖等人(2011)的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特征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遍表现出就业稳定性差的现象。在西方国家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中,就业稳定性问题的重要性堪比失业问题(李丹、王娟,2010)。就业稳定性问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孟凡强、吴江,2013)。对企业而言,当前最关注的员工就业稳定性问题是基层员工的主动离职率较
3、高。众所周知,员工离职有“主动”与“被动”两种形式。主动离职是指离职的决策主要由员工做出;被动离职则指离职的决策主要由企业做出,包括解雇、开除等形式。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被动离职是确定的,可以被企业所控制的,而主动离职却往往不可预测,也不可控(高振勇、赵心,2013)。因此,员工的主动离职往往对企业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如“会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引发企业经营风险”(易静怡、樊一阳,2014)。离职带来的成本,一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陛成本(谢晋宇、王英,1999)。员工离职带来的显性成本,如直接的经济损失,会侵蚀企业营业利润,造成企业营业利润下滑(易静眙、樊一阳,2014)。常见的显性成本
4、有:①离职前的低效成本——在员工提出离职申请至正式离职期间,一般会存在一个员工的工作低效期,而低效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②离职后的空职成本——员工离职之后至新员工到岗,有一个岗位空职期,空职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工作延误,并由此产生一些经济损失;③补岗中的招聘成本——为了填补岗位空缺,企业必然要投入一些人力或物力去招聘,这些投入也是企业要承担的离职成本;④补岗后的适应成本——新员工上岗之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学习、适应以及熟练业务,邵爱国,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电子邮箱:szc979@163.tom本文受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企业基层员工就业不稳定问题研究’X
5、12SHC006)资助。开发技术ITECHNOLOGYOFHRD而这里存在着一定的培训成本和低效成本。除了显性成本之外,员工的主动性离职往往还会带来一些隐性的成本,如,团队凝聚力下降、组织气氛恶化。隐性的成本往往都是一些间接的损失。这些间接损失造成管理上的风险有时会更高于其直接经济损失(易静眙、樊一阳,2014)。目前,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企业发展速度开始减缓,要维持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承受比以往更多的经营管理压力。为了应对这些压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要比以往更加的重要。而提高员工的就业稳定性、对员工的主动性离职问题进行管控,毫无疑问,可以缩减掉一些成本,以达到节流和降本的目标。员工
6、就业稳定性的提高,毫为疑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从企业的视角,具体的措施无非这三类:一是,从社会层面上,呼吁政府及行业组织不断优化“组织外部市场环境”,如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创造营建公正公平的就业市场环境等等;二是,从组织层面上,不断优化“组织内部工作环境”,如实施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塑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加强管理者的能力建设等等;三是,从个体层面上,积极建设“有助于就业稳定”的“员工心理环境”,如,招聘更多具有“就业稳定性”特质的员工、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或心理干预等等。本研究拟就个体层面上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以期找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或建议,可用来提高
7、组织内的员工就业稳定性。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中的因变量是就业稳定性,所谓的就业稳定性,在本研究中被定义为在岗员工具有离职意向的水平。具有高离职意向的个体,被认为是就业稳定性低的人;反之;具有低离职意向的个体,被认为是就业稳定性高的人。为了衡量个体离职意向的高低,本研究采用了莫布利(Mobley,1977)等人编制、经由我国台湾学者黄开义(1984)翻译修订的离职意向量表。该量表包括5个题目。每个题目均采用了Likert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