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

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

ID:46301202

大小:491.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_第1页
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_第2页
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_第3页
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_第4页
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及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劳动关系lLABORRELATION张成刚(通讯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电子邮箱:zcheI蚴163本文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钷:DA03)阶段性成果,受北京市教委科研水平提高经费。及影响分析●张成刚内容摘要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到“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首次提出“新就业形态”的概念。本文讨论了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内涵、特点及影响。本文认为新就业形态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加以概括。目前生产关系角度的新就业形态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表

2、现为创业式就业者、自由职业者、多重职业者以及其他新业态下的就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劳动力资源分配方式,新就业形态对现有经济社会运行以及经济主体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键词新就业形态平台型组织分享经济一、引言人类社会目前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Schwab,2016)。这一次工业革命除了在技术发展的速度、广度与深度上远超过以往的工业革命,其对社会体系的系统性冲击也更强烈。工作与就业,作为人类个体最为重要的活动,作为工业社会构建的基础,正在经历着新技术革命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力量的重塑。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

3、公报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首次提出“新就业形态”的概念,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政策性概念概括了新一轮技术革命所导致的就业模式、工作模式的巨大变化,也概括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以及世界其他先进国家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灵活就业”作为“非正规就业”这一学术概念在中国语境的替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予以关注。“新就业形态”与传统的“灵活就业”概念相分离,反映了政策层面对新就业形态的重视。但直到目前,尚未出现对新就业形态的官方解读。笔者认为目前已经出现

4、的新就业形态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角度的新就业形态刚刚萌芽,生产关系角度的新就业形态已经在主要工业国出现并迅速发展。中国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无论是技术的先进程度还是使甩规模都已经处于世界前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在我国迅猛发展,带动出现了各类不同于标准雇佣模式以及传统非正规就业模式的新就业形态。有的新就业形态已经相对成熟稳定,如淘宝等电商平台巨头,已经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就业模式不断由核心层向外扩展。有的新就业形态蕴含

5、巨大发展动力和发展潜力,如uber、滴滴、58到家等各类分享经济平台中的就业,正在改变该服务领域的就业模式。新就业形态的出现以及已经出现的相关劳动争议激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于新就业形态中劳动者与平台型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彭倩文、曹大友,2016)、新就业形态会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发展产生何种影响等方面。由于新就业形态的复杂表现以及影响广泛,学界、企业界对新就业形态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众说纷纭,对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和作用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研究中,笔者拟对新就业形态的内涵、特点和作用进

6、行分析和论述。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内涵新就业形态这一概念本质上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从生产力的角度,“新就业形态”描述了新一轮工业革命带动的生产资料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互动,实现虚拟与实体生产体系灵活协作的工作模式。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资料,劳动者主要的工作是对程序和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这与传统生产模式中机器与人力相互配合补充的就业模式有差别。新材料、3D打印等技术会进一步改变大工业生产的模式,使生产更加分散化

7、、定制化。生产力角度的新就业形态不仅仅限于生产领域,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也在改变服务行业就业,如秘书、电话接线员、银行出纳员等岗位被大量机器替代。生产力角度的新就业形态出现将导致就业总量、就业结构、职业类型、技能内容等方面出现转型。2013年,德国提出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美国在再工业化的基础上推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推出了“科技工业联盟”和“机器人新战略”、英国推出了“工业2050战略”,我国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表明人类社会

8、生产方式开始向“智能制造”的新就业形态演进。生产关系角度的新就业形态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出现的去雇主化、平台化的就业模式。最近五年间,随着人类社会整体上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交易成本急剧下降,以互联网平台连接供给和消费两端的分享经济或零工经济下的工作模式蓬勃发展。这种就业模式呈现出关系灵活化、工作碎片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的特征,这与传统就业形态中,由雇主组织生产、工作时间与工作场所相对固定的就业形态有较大差异。互联网平台上的就业者既不同于雇佣组织中的雇员,也不同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