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精品】

“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精品】

ID:46299569

大小:8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2

“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精品】_第1页
“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精品】_第2页
“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精品】_第3页
“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精品】_第4页
“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摘要]美国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说具有纯经济学的类型比较意义,但缺乏历史学上的意义,在分析16至19世纪中国历史动态趋势中显现出诸多盲点。在曲西欧率先发动起來的工业化发展起來以前,中国与西欧的历史,或者社会体系,或者文明运动有接触和相互关联性但却从來也没有“合流”,因而其后的“分流”是并不存在的;反倒是16世纪以后西欧的世界性扩张导致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与屮国社会体制趋同的倾向;这种趋向使屮国的社会丿力史运动、社会组织体系乃至文化形态与西欧具有了巨大的相似性和可融和性。在考察16至19世纪屮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吋.文明史研究的观

2、念与方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关键词]大分流;明清时期;现代性;文明史观一、问题的背景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tB:“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晩的时候才出现。”[1](序言,P1)这项结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极其丰富和富有启发力的一系列分析自发表以來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和美国学术界都参照这一成果重新思考中国16世纪以来的历史过程与比较视野下的欧洲历史过程的相互关系问题。这种思考无疑为解释小国16世纪以来的历史宏观运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方面

3、的问题。本文意在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大分流”说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其核心观点是,这种解释模式和过去半个世纪以來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许多解释模式一样,既深化丁关于一些重耍问题的认识。同吋也制造岀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了使讨论稍微具体,这里先提出一个看去似乎是与“大分流”概念针锋相对的说法,即:在曲西欧率先发动起來的工业化发展起來以前,中国与西欧的历史,或者社会体系,或者文明运动从來也没有“合流”,因而其后的“分流”是并不存在的;反倒是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化在内的西欧的世界性扩张导致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与屮国社会体制趋同的倾向;这种趋向使屮国的社会历史运动、社会组织体系乃至文明形态与西欧具有了巨大的相

4、似性和可融和性。但并没有使之同一化。说这“似乎”是一个反命题,是因为这里的讨论和许多看去是针锋相对的辩论一样,只是部分上在讨论同一个问题,“大分流”说是以经济命运为核心尺度展开的,本文则采用了文明史的概念和视角。这种概念方面的局部的差异并不抹杀两个命题的相关性,因为双方都不限于几个核心概念的定义,都构成对更宏观的也是更具有同一性的历史现象的解释。而且,正是文明史的视角方便了我们对“大分流”说某些局限的分析。在直接讨论“大分流”说Z前,有必要就稍早出现的几个相关的框架做简要的回顾。这些理论各自基于不同的前提假设,但都包含了对16世纪以来屮国丿力史的大趋势与西欧丿力史的关系做岀说明的倾

5、向。上一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史学界围绕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进行了氏期的讨论。这次讨论大体上是一个“求证”的过程。问题本身的前提假设夸大了人类历史普遍规律的严格统一性,更具体地说是夸大了五种社会形态依次递进的普遍性和严格性①。因为要论证一种没冇历史地发生的现象之发生的必然性,这种讨论陷于实证和逻辑的双重困境。在具体的方面,经常可以看到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作为普遍趋势的资本主义过于紧密地联系到一起的情况。但是在这场长期的讨论中,明清时代甚至更早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社会制度和经济观念的许多具体特征却得到了相当充分的研究,从而为后来其他理论的捉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6、的大争鸣时期,不承认小国受到近代西方冲击以前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味着认为中国历史是“停滞”的,或者是某种“古代东方”式的,同时意味着在哲学上采取了一种“外因论”;承认在西方人冲击中国Z前已经产生了资木主义萌芽,就要在中国的经济现象中找岀符合西方资木主义概念的要素来,同时要解释这种萌芽为什么没有成长起來。这一方面从一开始就落人了西方中心论.另一方面始终没有达到经验证据充分的程度。这种困境使许多历史研究者在立足于资本主义萌芽说來描绘和解释明清时代中国历史的大趋势时,左右无法摆脱中国历史的“非止常”发展的阴影。如果说资本主义萌芽说没冇摆脱西方屮心论的阴彩,战后美国屮国丿力史研究的开山者费

7、正清教授在上一世纪50年代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则包含着更强烈的西方屮心论色彩②。根据这一模式,在西方直接对屮国社会形成猛烈冲击之前,屮国社会内部基木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归结为“发展”的;而近代以來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是参照西方的“冲击”,在反应中被动地形成的。在这一框架卜,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在与日本比较中显示为极其迟缓和被动的状况。而这种被动性的原因主要被归结为屮国文化的特质。美国学者柯文在80年代对这个模式的以西方小心论为核心的问题进行了批评,主张从小国自身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