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ID:46299133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_第1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_第2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_第3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_第4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本文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体制保障,探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耍加强双向、双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建立目标定位的课程体系;搞好T学一体化教材编选丁作;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完善动态服务型管理机制;进行校内生产型实训和校外定点实训;推广“订单”定向培养模式;普及实践实习培养模式;架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关键词】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屮明确提出:要大力

2、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纷纷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就是将学校和企业这两种属性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技能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其典型特征表现在:“工、学合一J将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工、学有机结合,工、学并列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学生、员工身份合一J将学生传统的象征性实习,转变为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身份顶岗工

3、作并承担相应岗位职责。“岗位、课堂合一J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将工、学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于职业岗位,工作于学习坏境。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保障1、“丁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保障一一行业办学体制职业教育行业办学体制的最大优势是行业可依据自身人才需求数量和职工培训规模,科学规划、建设学校基础设施;行政整合、优化行业教育资源,构建教育资源共亨平台;同时行业学校全力服务于行业发展,竭尽全力实现行业人才培养规模和目标。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资金保障一一多元投资体制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驱动下,由于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迫使职业学校

4、高速扩张,这就为多元投资搭建了平台。职业学校在关注办学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而作为职业教育直接受益者的行业企业也愈加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因此,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负担,受教育者适当缴费的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新格局成为职业教育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一一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校企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由企业、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如「'校企教学指导委员会”、“产教结合管理委员会”、“校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培养目标以企业需要为主,调整

5、课程体系以实践能力为主,培养专业技能以实训基地为主,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1、双向、双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表现为双向、双师的特点。双向即教师来源的双向和工作的双向,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改项目,企业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双师即学校专职教师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技术资格,企业一线的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占一定比例的专业教师团队。2、建立目标左位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势必打破原本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标准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以实践技能

6、培养为核心的新的课程体系较之以往教学环节将更加细化,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也更加到位。3、工学一体化教材编选教材在编写和遴选上也耍体现工学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将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执笔,教材的内容必须同时兼容校内的理论、实践教学和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取自于工、用之于学”,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特点,杜绝教材严重滞后。4、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破除单纯以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建立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的开放性评价体系。(1)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机制纳人学生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体系与生产实践过程

7、中质量标准耍素更加有效融合。(2)分解岗位能力终极目标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实训过程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技能考核时注重考察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3)能力训练、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校企参与,体现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和开放性。5、完善动态服务型管理机制学校管理机制要全方位适应,在人事、教学、学牛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必须主动与之対接,改革不相适应的管理机制。(1)对于学生的管理,我们可以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管理方式,学籍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流动,灵活的处理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流动。(2)针对学生的校内外学习流动性,

8、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都要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班级管理要逐渐变为个人管理。这就要求管理学生的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