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83455
大小:6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E玲龙DR-F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E玲龙DR-F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作者:赫崇军,朱明峰,卢国庆单位:阿克苏地区妇幼保健院,新疆阿克苏【摘要】DR-F设备“无位不至”的移动平板,可以随意移动,实行立位、卧位其他任何位置全能应用;无任何成像盲区,无需搬动患者、无需搬动轮椅,轻松实现平板切换;球管360°旋转,最大限度扩展了影像的动态观察范E0;DR-F系统对X线娥感性极高,氧化轧整板具有极强的移动性能和稳定性能,图像精度更高、层次丰富,能最大可能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及工作效率。【关键词】GE玲龙DR-F摄影;技术特点;临
2、床应用。我院于2008年9月引进DR-F摄影并已应用于临床。随着医学彩像设备和计算机的发展,由于计算机X线摄影(CR)到立接X线摄影(DR)彻底改变了放射科传统的摄影模式,实现了普通X线摄影的数字化革命。1DR-F的技术特点DR-F系统按其功能大体分为:可兼容部件、系统部件、采集工作站、数字摄影床、数字胸片架、探测器系统联锁。1」移动平板——无位不至1.1.1突出的优点移动平板可以任意移动,实现立位、卧位、其他任何位置的全能应用。保师吋根据需要轻松实现各种复杂投照,无需折腾患者,轻松完成各种
3、離忖切线位摄影,图像细腻从而获得理想诊断效杲。1.1.2无任何成像盲区,轻松实现平板切换无需搬动患者从而捉供极好的诊断条件,同时可以避免二次伤害;分辨率高、图像更清晰,提高医生诊断率。1」.3DR-F球管和立位架运动范围宽广结合球管360°旋转,轻松实现非承重膝关节侧位摄影,离床摄影不仅方便高效而□可避免二次伤害,真正人性化。1.1.4移动平板单板共享100%平板利用率、效益最大化;提供效率和人性化,医患满意;降低二次伤害,避免医疗纠纷;降低DR购买数量,一机全能。1.2专利整板,转化为强大主产力1.2.1
4、探测器采用非品硅整板氧化锂氧化轧整板具有良好的移动性能及稳定性能(化学及物理稳定性)具佇抗氧化性优,耐腐蚀性优;抗压性优、抗弯性优、抗剪性优、抗震性优更适合移动。1.2.2GE硫氧化锂数字平板具有最高的DQE值即国际公认平板探测器图像质量金标准、纳米技术图像清晰、细腻,医生可以获得最理想的诊断效果。1.2.3无数字死区信息准确可提取出丰富可靠的临床诊断信息,尤其是对早期病灶的发现,可提供良好的诊断条件。H.DR-F具有最稳定的移动整板。1.2.4DR-F因有高物理稳定性及各种测试运行可靠性(跌落试验按照正常使川高度
5、顺利通过了>1000次跌落;运动震动试验;环境温度/湿度试验达标;循环(模拟)试验在不同临床使用模式下可靠性极佳)又是先进工艺,故能保证预期10年的使用寿命,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1.3丰富功能——精确诊断1.3.1独有的组织均衡技术TE具有显示不同密度组织、清晰显示图像,还可进行多幅图像显示,进行图像比较,以利于医生准确判别诊断,通过图像滚动回放功能,可为医生回忆整个检查过程。1.3.2具有“全息图像”技术保留全部平板采集信息,无信息丢失。医生可在&ldq
6、uo;全息图像”棊础上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重新处理,以利于观察不同的解剖、结构或病变细节。1.3.3智能边缘识别自动裁减非感兴趣区;智能窗实现感兴趣区最佳成像,真正实现了以组织、解剖结构作为成像唯一依据,图像显示更加符合医生的观察习惯,更加易于发现细节性病变信息。1.4—体设计——稳定运行1.4.1诊断性准确性DR-F全程14Bit成像链:14Bit采集→14Bit传输→14Bit显/JiO1.4.2诊断准确性控制台、X线发生装置、平板接收装置、釆集工作站、全部
7、一体化设计、一-体化生产、实现整机极高稳定性、匹配性、获得最优图像质量,成为临床映生准确诊断的基础。1.5绿色科技——以人为本1.5.1全中文界而的人性化设计专利DEI曝光控指示最优化曝光参数,能精确感知探测器剂量(绿色低剂量),1大1而它能用最低的X线剂量得到高淸晰的图像,同时也使患者减少了受X线射线辐射的危害。1.5.2落地式设计,可安装在任何地方DR-F系统高密度集成,装机只右一夭,能更快投入运营、更快产生效益、自电磁屏障,患者安全无忧。2DR-F的临床应用2」DR-F的临床应用优势传
8、统的X线能投照的部位都可以用DR-F成像,骨关节部位除可以观察忖质改变,经过图像处理可以看到关节软竹、肌腱、关节囊、皮F脂肪及皮肤软组织的改变:DR-F在胸部摄彩中有很大的优势,由于胸部组织密度差界人,组织结构不易显示,DR-F纳米技术及组织均衡技术TE。对显示不同密度组织清晰显示图像,有利丁发现细微病变使气管、支气管、肺组织、肋骨上的小结节得到很好显示,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