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

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

ID:46282876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_第1页
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_第2页
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_第3页
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_第4页
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Barrett食管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arrett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胃镜下表现及食管动力改变,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52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行食管动力检查提示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oweresophagealsphincterpressure,LESP)及食管下段括约肌与胃内间的屏障压(LESP-GP)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酸反流总次数以及食管下段pH〈4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增加。系统治疗后,121例患者在该院行胃镜复诊,63

2、例(52.07%)仍为BE,55例(45.45%)患者恢复正常食管上皮,3例(2.48%)进展为食管腺癌。结论B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严重并发症,内镜下治疗联合抑酸治疗为BE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关键词1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腺癌[中图分类号]R32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9-077-012007年〜2009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并经镜下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Barrett食管152例,现分析其临床资料如下:1

3、病例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7年〜2009年我院内镜室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BE患者152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45±11)岁,所有患者均除外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及食管胃手术等器质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食管返流症状,其中反酸(69.37%)、烧心(64.67%)及胸骨后痛(38.90%)等。1・2方法1.2.1胃镜下表现Barrett上皮胃镜下为橘红色的黏膜、粉红色或珠白色上皮与正常食管上皮呈鲜明对比。内镜下形态以岛型为主,97例(63.82%),表现为食管下端见一处或多处

4、片状橘红色黏膜,其表面黏膜略粗糙,可有充血水肿,周边发口,严重吋可伴有糜烂和溃疡;环型(全周型)35例(23.03%),镜下见橘红色胃黏膜与粉红色或珠白色的食管黏膜的交界线呈环周状向上移至胃食管交界上方,交界线可呈不规则形、波浪状或中断;舌型14例(9.21%),橘红色胃黏膜呈不规则舌状口胃食管交界处向上延伸;食管溃疡者6例(3.95%)o所有病变长度在0.5-5.5cm,其中32例患者(21.05%)伴有食管裂孔疝。1.2.2病理检查胃镜下见橘红色的胃黏膜与粉红色或珠白色的食管黏膜的交界线在胃食管交界部(gastroesoph

5、agealjunction,GEJ)上方2cm以上,于橘红色黏膜处规范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证实食管远端鳞状上皮为柱状上皮取代。1.2.3食管动力及下段pll值测量应用瑞典CTY-SYNECTICSMedical公司&产的高分辨多通道灌注测压系统及单晶体锐电极连接DigitraperMKIII型pH记录仪为其中102例病人进行食管动力及食管下段pH值测量,检查前受试者至少停用抑酸、动力及镇静药物3天。1.3统计学处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均数和标准差,记录为

6、(x±s)o2结果2.1食管动力及食管下段pll值测量结果152例患者中102例病人进行食管动力及食管下段pH值测量,结果见附表。食管动力检查LESP:食管下括约肌压力;GP:胃内压力2.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均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抑酸治疗(奥美拉呼20mg,2次/H),第一阶段至少8周,其后有部分患者改用组织胺受体阻滞剂(H2RA)等治疗。12例患者抑酸治疗过程屮行氨等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coagulator,APC)治疗,无出血、穿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121例患者

7、在我院行胃镜复查1-5次,追踪3-6个月,最长18个月,63例仍为BE,55例患者恢复止常食管上皮(其中9例经APC治疗),3例进展为食管腺癌(该患者未行APC治疗)o3讨论Barrett食管(BE)目前被公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癌变率较一般人高30-125倍,约有10%的BE患者可能发展为食管腺癌[1]o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食管腺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2],故BE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内镜下BE主要表现为齿状线上移,即胃食管结合部(GEJ)与鳞柱状上皮交界处(通常所指的齿状线)分离。如何判断GEJ有时受很多因素影响。栅

8、状血管是食管下端的纵行血管,在齿状线处向粘膜下层移行而消失,内镜下观察栅状血管末端的位置可以比较准确地判定GEJ的位置,当食管下段存在炎症造成栅状血管模糊不清吋临床常用的可靠方法是将胃裳近侧缘作为GEJ的标志[3]。另外,内镜检查时如辅以碘染色可提高BE的诊断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