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ID:46279517

大小:7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2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_第1页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_第2页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_第3页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_第4页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参评论文代表作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含量测定及监床分析作者排名:独著杂志名称:中国新医学论坛杂志卷期:2007年4月第4期申报职务:副主任技师专业:二级学科临床检验三级学科临床检验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含量测定及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含量与临床症状关系。方法80例健康对照和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含量测定,临床分析。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水平升高是急性冠状动

2、脉综合症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诊断的参考指标。【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1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9-0774(2007)4-0023-01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炎症反应的一种应缴性蛋白,其血清含量可反应机体炎症细胞启动的程度。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组重的冠心病,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病猝死等,是目前发达国家和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由于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所致,血管内皮炎症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

3、之一,许多系统性炎症标志物指标能够预测患者未来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与其他炎症标志物相比,由于CRP测定相对较容易,试剂稳定,方法简便,因此我们对冠心病患者的CRP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含量变化。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根据WHO公布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选取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5-77岁,平均66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7〜78岁,平均67.5岁

4、。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岁。离血清O腹采血。1.2方法:所有入选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静脉血,离心分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测量。健康自愿者于门诊清晨空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1.3仪器:日本奥林巴斯AU-400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4测定原理:人体CRP与相应的抗血清在液相中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产生浊度,浊度的高低与抗原含量相关。经过同样处理的校准液进行比较,即计算出样品中CRP含量。2结果见表lo表13组被检查者CRP

5、含量测定结果组别例数CRP(X±s)mg/L对照组804.1±2.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10.9±5.1*急性心肌梗死组4012.3±6.2*注:*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高于参考值范围(CRP参考值范围为小于8mg/L)o3讨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黏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最终使心肌血流灌注受损。据报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常伴有白介素-6(IL-6)、白介素-KIL-6)淀

6、粉酶A、纤维蛋白原以及CRP等急性时相蛋白含量升高。CRP含量升高,说明是由急性炎症引发的心血管疾病,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有一定关系,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局部炎症可以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改变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合成,引起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这些证据都支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的假设。CRP含量越高,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几率越高。CRP含量的检测可提高对血管外活动性炎症反应的认识,这种炎症反应可以促使易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得不稳定以及急性

7、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CRP是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主要的、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它是一种y球蛋白,分子量为105KD,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一般<10mg/L,但在急性炎症反应阶段其含量可迅速增加。因此,CRP水平升高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诊断的参考指标。参考文献:[1]黄维周,时昭红,杜敏丽.C-反应蛋白临床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4):24-5246[2]冯仁丰,主编,实用医学检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71-974[3]Fed

8、riciAB,BerkowitzSD,ZimmermanS,etal,ProteolysisofvonWillebrandfactorafterthrombolytictherapy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Blood,1992,79(1):37-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