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样硬化的终生管理

粥样硬化的终生管理

ID:46275663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粥样硬化的终生管理_第1页
粥样硬化的终生管理_第2页
粥样硬化的终生管理_第3页
粥样硬化的终生管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粥样硬化的终生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粥样硬化的终生管理粥样硬化的终生管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碾化引起的血管堵塞导致的心肌梗死、中风、其至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和中国的第一位死亡原因。7月5日至9日,来自伦敦大学医学院的JohnDeanfield教授在北京、上海等进行了巡回学术报告,Deanfield教授是全球心脑血管治疗领域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知名专家,他强调动脉粥样硬化的管理是终生的,应该尽早干预、积极干预,并综合干预所有相关的危险因索。尤其从人群防治角度,呼吁我国的动脉粥样硬化干预应尽早开始,不要重蹈欧美国家心脑血管疾病显著增加后再开

2、始干预的覆辙,这样将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并且,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干预对于生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据美国全国健康统计中心的数据表明,如果攻克所有类烈的癌症(需耍透支花费大量金钱,并且目前难以实现),人群的预期寿命将增加3年,但如果攻克所有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已证明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治,早期于预成本低),人群的预期寿命将增加9・78年。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长期过程。从十几岁开始,胆固醇就开始在动脉内皮下沉积,形成脂肪条纹;20-30岁很多人已经有动脉粥样斑块,就像在血管里埋下了“不定时

3、”的炸弹;步入中年以后的40多岁,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迅速增加。医生在临床上看到的患者大多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表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多种心血管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等。但是早在发生这些严重事件前,斑块就已经悄悄地潜伏在血管里了。195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对朝鲜战争阵亡美国士兵尸体解剖的结果显示,在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士兵,77%已经有冠脉粥样硬化,39%已经有堵塞血管的斑块。美国90年代的研究也显示,在意外死亡提供心脏移植的供体中,从20岁开始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例即迅速增加,

4、50岁以上的人85%冠状动脉已有斑块。因此,早期干预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而不是等到发生心肌梗死和中风再亡羊补牢。那么如何早期干预?针对哪些因素干预呢?动脉粥样硬化与遗传相关,同吋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INTERIIEART研究在52个国家(包括中国)262个中心1.5万多例患者和1.4万多例对照中进行的调查表明,全世界各地区、各年龄、男性、女性的心肌梗死危险大多由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部肥胖、社会的心理压力、摄入水果蔬菜少、饮酒、规律的体力活动少所致,这9种危险因素分别可解释男性和女性心肌梗死原因的90%

5、和94%。因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策略应该是针对这9个危险因素,尽早干预,降低终生危险。“最常见的自杀工具是(不良饮食习惯中的)刀叉”o生活方式的干预应从儿童做起,包括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积极培养孩子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Deanfield教授谈到中国近20年生活方式巨变后危险因素的迅速增加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迅速增加不无担忧,称“中国止在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危险因素增加,导致心肌梗死、中风增加的非常不好的试验,正在重复欧美国家在工业化儿十年间走过的老路。”从1984-1999年,北京人的胆固醇水平升高了lmmol/L,随

6、之带来的是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的显著增加。发表在著名的循环(《Circulation》)杂志的研究显示,北京心肌梗死死广率的增加,77%是由胆固醇增加引起的。在还没有发纶心血管疾病吋就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尤为重要,尤其对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因为大约60%的男性和45%的女性首次发生冠心病即表现为心肌梗死和猝死,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或即使抢救过来也造成了永久的器官损伤或残疾。因此2003年《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提出应更加关注高危年轻个体,及早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才能获得更大的益处。例如假定血压

7、为160/90mmHg、胆固醇为5.6mmol/L>IIDL为1.Ommol/L并吸烟的一个30岁女性,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为1%。如果她从55岁开始干预,将血压、胆I古I醇和HDL分别控制到135/85mmHg^4.Ommol/L和1.2mmol/L时,其预期寿命可增加2.59年。但如果从30岁时就开始干预,预期寿命可增加8年,10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会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除了尽早干预,还要综合干预。INTERHEART研究分析显示,随着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发生心肌梗死的儿率不断增加。刚刚发表的对于著

8、名的Fragmin心脏研究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一个50岁没有任何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男性或女性,后半生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仅为5%和8%;如果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后半生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到50%和39%;如果有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则增加到69%和50%。因此危险因素不仅要早干预,而且要全面干预。ASCOT(盎格鲁-斯勘的那维亚心脏预后)研究是多重危险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