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的内涵、本征与显性化策略

隐性知识的内涵、本征与显性化策略

ID:46273259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隐性知识的内涵、本征与显性化策略_第1页
隐性知识的内涵、本征与显性化策略_第2页
隐性知识的内涵、本征与显性化策略_第3页
隐性知识的内涵、本征与显性化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隐性知识的内涵、本征与显性化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隐性知识的内涵、本征与显性化策略辽宁大学图书馆唐维I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田瑞雪2摘要:本文旨在阐述隐性知识的内涵、本身特征,并针对隐性知识难以收集、管理、转化和运用的实际悄况,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相关策略。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显性化策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知识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正在取代传统的生成要素而成为各种组织最重耍的核心资源。而隐性知识更有价值、更完善是知识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普遍观点。虽然隐性知识难以捕捉和限定,甚至难以描述和传播,但它却具有发现问题并孕育着解决该问题的能力,所以被认为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隐性知识最早

2、是英国学者迈克尔•波兰尼于1958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类有两种类型的知识。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即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件事的行动中所掌握的知识,则是另一种知识,即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1]5。因此,如何获取、管理、转化和运用隐性知识,将具转化为显性知识,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一、隐性知识的内涵尽管口前对隐性知识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但根据纳尔逊、徳魯■克、野中郁次郎等多位学者对隐性知识所做的论述⑵1[3](

3、11-12)[4]1,我们可以将隐性知识的定义概括为:隐性知识同显性知识相对应,是没有被编码和格式化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屮积累起來的判断、感知、认识和模仿,难以被表示和传播,隐性知识在被使用吋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但还是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显性化,达到共厚冃的。同时,隐性知识应该不仅存在于个体中,还可存在于以个体为单元的组织与团体中⑸6。如在某组织内部所拥有的显性知识,和対于其他组织來说有可能是隐性知识;即使在同一组织内部,不同部门间也可能拥有其他部门所不知的隐性知识,但在部门内部就是显性的。通过上而的定义可推论隐性知识的类型包含两个层面。第

4、一是“技术”层面上,包括•非正式或难以明确的技能或手艺,常常可称Z为“秘诀”,亲身体验、高度主观和个人的洞察力、直觉、预感及灵感均属于这个层面;另一个是“认知”层面上,包括信念、领悟、理想、价值观、情感、心智模式、团队默契和组织文化等,这个层面影响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方式。综上,隐性知识的内涵可以归纳为:存在于个体或团体屮,是通过实践、协作、领悟、反馈和矫正等过程,逐渐学习、积累形成的一•种“惯例”,其难以描述,具有排外性,难以规范化也不易于传递,但却可以进行更新或升级。二、隐性知识的本征由于对隐性知识理解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所以对隐性知识的描述

5、也是多元化的,综合起来,隐性知识大致具有以下儿个方而的特征:1•默会性隐性知识难以用系统的、编码的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很难进行明确表述或逻辑说明,属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是隐性知识最为本质的特征,也是隐性知识难以被管理和学习的根本原因。2.个体性隐性知识是建立在个体经验棊础Z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索的知识,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和观点,难以规范化和明晰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6]15。也就是说,隐性知识无论是存在于个体中,还是存在基于个体的团体内,都具冇“个体性”,即是个体通过特定经历获得的特定经验或知识,具拥有者和使川者有时都难以清

6、晰表述,这一特性将不利于知识的共享和流动。2.情境性和文化性隐性知识源于实践,包含着人们探索问题过程屮的许多感悟和直觉,总是与特定的情景密切联系的,比显性知识更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对特定的任务和情景的整体把握,这也是隐性知识的很垂要特征。维娜•艾利认为隐性知识是存在于私人的、冇特殊背景的知识,它依赖于体验、直觉和洞察力,以及我们内在携带的“意念模型”为屮心,这些意念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世界的指挥原则[7]13。3.偶然性与随意性隐性知识形成比较偶然和随意,难以捕捉,所以获取要比显性知识要困难。博尔顿在文中解

7、释说:隐性知识是人头脑中自己也不知道的知识,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知道什么⑻2。4.相对性这里的相对性冇两层含义:一是隐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相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隐性知识,但是同时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已经是显性知识,反之亦然。可见,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在形式上的対立的,在本质上却有高度的辩证统一性,两者的相互转换,使得知识流动产生增值,使隐性知识具有了开发前景与可能[9]9。5.稳定性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与观念、信仰等一样,不易受环境的影响改变;它较少受年龄影响,不易消退遗忘;也就意味着个体一旦拥有某种隐性知识就难以对其进行消除

8、,或许只能在学习或实践中逐渐地更新或改造。这意味着隐性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6.整体性尽管隐性知识往往显得缺乏逻辑结构,然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