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ID:46265493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_第1页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_第2页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摘要目的:分析观察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28眼),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随访6~18个月,治愈21眼,好转4眼,无效3眼;治愈率75.0%,好转率14.3%,总有效率89.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与传统鼻外径路相比,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一种安

2、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关键词鼻内镜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100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患眼长期溢泪、流脓,在泪道冲洗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是其最终选择。1904年意大利眼科医师Toti首创泪囊鼻腔造口术,并成为近百年来慢性泪囊炎的经典术式,有效率达90%以上[1]。2005年7月〜2011年3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28眼),采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5年7月〜2011年3

3、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28眼),男14例15眼,女11例13眼;年龄18〜64岁,平均415岁;病程05~17年。25例患者中曾行泪道激光成形术3例,伴有患侧慢性鼻窦炎3例(其中患侧中鼻甲息肉样变1例),伴鼻中隔偏曲2例,有鼻面部外伤史3例,老年双眼3例。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并行3%碘油泪囊造影,均显示患侧下泪道阻塞。3例有鼻面部外伤史行眼眶CT检查可见鼻泪管断裂及不同程度的眶壁骨折、泪囊移位征象。手术方法[2]:21例采用局麻,4例耐受力差者采用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对伴有鼻屮隔偏曲、鼻

4、甲肥大或息肉样变及鼻窦炎等鼻部疾患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先行祛除鼻部疾病。然后在0。或30。鼻内镜指引下,于患侧中鼻道前方行局部浸润麻醉,以钩突为后界在鼻腔外侧壁相当于泪囊投影处用镰状刀做弧形切口,深达骨面,分离并祛除直径约10〜12cm的黏骨膜,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凿除或电钻磨除上颌骨额突,分离泪骨前部并将其钳除,形成直径约lcm的骨窗,暴露泪囊内壁,微成淡蓝色。此吋经泪小管导入探针进入泪囊,在探针指引下用镰状刀或微型剪切开并祛除泪囊内壁,泪囊较大时,可自泪囊前缘弧形切开,形成一蒂在后方的泪囊黏膜瓣,将其

5、向后翻转与钩突前缘黏膜瓣相贴(可将二者吻合1〜2针),此时泪囊腔完全敞开。清除骨窗周围的骨屑和黏膜组织,冲洗泪囊,将直径012cm的硅胶扩张管经泪小点导入,自鼻内泪囊造口处引出,上端置于泪总管,下端缝合固定于中鼻甲。单纯行泪囊鼻腔造口术者术后不需填塞,同期行鼻甲、鼻窦手术及中隔矫形者用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并于术后笫2天抽出。术后随访处理:术后复查1个月内1次/周,以后每个月1次直至痊愈。随访内容包括:①经上泪小点用1%氟美松-庆大霉素眼药水冲洗泪道,1次/周,直至造口缘上皮化。②内镜下清除造痿口周围

6、的血痂、肉芽及分泌物,保持造痿口畅通。扩张管脱落者应再次放置。③术后常规应用抗&素眼液点眼3周,口服广谱抗生素5天,并用糖皮质激素和鼻内减充血剂治疗,必要吋可口服泼尼松05〜lmg/(kg-R),晨起空腹顿服,以减少瘢痕形成。④术后3个月拔除扩张管,若泪囊造口周围尚未上皮化或有肉芽形成,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拔管后至少应再观察3个月,远期随访至少需要18个月方可认为痊愈[3]o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泪囊造口形成,宽敞,造口缘和周围创面完成上皮化,冲洗泪道通畅,溢泪、流脓等症状消失;②好转:泪囊造口形成,但较狭窄

7、,上皮化完成,冲洗泪道通畅或加压后通畅,症状减轻;③无效:泪囊造口闭锁,冲洗泪道不通且加压后仍不通,症状无缓解。治愈和好转均视为手术成功,二者和加计算有效率。结果25例(28眼)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同期行患侧鼻窦开放术3例,行中鼻甲成形术1例,行鼻中隔矫止术2例,行双眼手术3例。随访6〜18个月,依照前述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21眼(治愈率750%),好转4眼(好转率143%),无效3眼(无效率107%),总有效率893%o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讨论一般认为,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手术失败率平均15

8、%,失败原因有泪囊定位不准确,造口过低过小,重新闭合率高;未能规范随访,造口处血痂、分泌物潴留阻塞及肉芽未能及吋清除,术后早期泪道冲洗未能执行等。在暴露泪囊内壁吋,骨窗应尽可能做大(至少12inmX10mm),切开泪囊内壁时应纵行切开并尽量靠近前方的骨窗缘,使造口尽量大。有前期手术史者局部往往形成瘢痕,泪囊壁增厚,不易翻转吻合,此吋应将泪囊与鼻泪管上部充分暴露,一并切开,形成较大的造痿口,并尽可能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