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拐点”后我国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研究

“刘易斯拐点”后我国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研究

ID:46264432

大小:1.28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刘易斯拐点”后我国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研究_第1页
“刘易斯拐点”后我国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研究_第2页
“刘易斯拐点”后我国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研究_第3页
“刘易斯拐点”后我国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研究_第4页
“刘易斯拐点”后我国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易斯拐点”后我国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霍生平,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电子邮箱:hsp07312001@163.eom。熊洁,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玉梅,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良性互动的制度安排研究”(14JJ2068)、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两型农业中农民生态素质生成机理及育化体系研究”(XJK015BJG006)、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农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联动的协调体系研究一以湖南省为例”(2015BZZ061)、湖南省和谐劳动关系研究中心课题“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研究”(1

2、5sly005)、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城镇化进程中‘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BKAl40034)资助。“刘易斯拐点’’后我国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研究●霍生平熊洁李玉梅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选择的农民工雇佣关系普遍具有非正规化、短期化、外源化、歧视化等维度特征,但是在我国渐入“刘易斯拐点”后,企业农民工雇佣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农民工雇佣关系需向正规化、长期化、内源化、非歧视化的新形态演变:从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视角,分析描述“刘易斯拐点”后企业农民工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的三个阶段。进而,引入具体案例,应用数理方法、雷达图法分析企业、农民工、政府

3、、工会及其它主体通过谈判协商达成雇佣关系新形态的多元合作博弈机制,为此,企业、农民工、政府、工会及其它主体应当构建推动雇佣关系形态演变的多元协同共建体系。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农民工雇佣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教授指出,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后果正在逐步显现: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逐年减缓,2015年前后,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2030年前,劳动年龄总人口将达到峰值,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毋庸置疑已经到来(蔡防、王美艳,2010)。作为“刘易斯拐点”研究核心对象的剩余劳动力已进入缺乏期,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过去(马振涛、钟慧澜,2014)。这一过程

4、中,农村转移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由绝对过剩转变为相对短缺,这使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一定程度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从而使农民工可能拥有更多劳动者主权,在与雇主订立劳动关系契约时具备更大契约谈判力量进行讨价还价,要求得到更多的权益。企业面临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相对短缺的窘境,现行农民工雇佣关系难以为继,必然推动雇佣关系向新形态演变。本文以“刘易斯拐点”后农村转移劳动力供求新态势为背景,研究企业农民工雇佣环境、雇佣关系的评析方法和分类标准,研究雇佣关系形态的演变趋向、进程、机制,致力于探索企业、农民工及政府共建雇佣关系新形态的协同体系。一、相关研究回顾(一)国外相关研究1

5、.“刘易斯拐点”概念提出及发展1954年,阿瑟·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传统乡村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城市工业部门转移(Lewis,1954),Ranis和Fei(1964)建立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将劳动力转移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劳动关系『LABORRELATlON和两个拐点,即劳动力过剩阶段、劳动力短缺阶段和商业化阶段,而阶段之间的转折点分别被定义为刘易斯第一拐点和刘易斯第二拐点,并提出了判断进入“刘易斯拐点”的标准是城乡劳动力的边际产品相等。之后,国外学者较多地将“刘易斯拐点”概念及其判断标准应用于具体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日本、韩国。Minami(196

6、8)通过计算劳动力边际产出与农业部门工资的变化进行对比,发现日本的“刘易斯拐点”发生时间大约在1960年前后。Bai—Moo—Ki(1982)根据Minami(1973)提出的判别准则,认为韩国大约在1970年前后跨越了“刘易斯拐点”。2.雇佣关系形态的相关研究国外对雇佣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包括在20世纪头几十年开始对劳工工资性质和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不满,还包括马克思、RichardEly、Sidney和BeatriceWebb以及JohnR.Commons的著作的出现(JohnW.Budd,2007)。西方学术界关于现代雇佣关系的研究,存在两大学派:制度学派和人力资

7、源管理学派。研究重心是运用系统的观点研究雇佣关系,把雇佣关系看成是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变化并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国外许多研究者将雇佣关系归为两种基本形态:内部化雇佣与外部化雇佣,Bettis等(1992)以及Hamel和Prahalad(1994)论证了内部化雇佣的优点,而Quinn(1992)和Snow等(1992)则讨论了外部化雇佣的优点。而国外关于“刘易斯拐点”对企业雇佣关系影响的研究较少涉及,FangCai等(2011)认为,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普通员工工资水平将会快速增长,并且技术型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