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

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

ID:11618848

大小:790.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7-13

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_第1页
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_第2页
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_第3页
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_第4页
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论文浅析《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拐点》第五组:奉季娟林本姣吴媚王阳谭华蒋杰邹进刘杰西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新一轮经济的强劲增长,使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也快速地上升。近年蔓延的“民工荒”,以及民工工资平行多年后的上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07年的有关报告就此认为,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中国劳动力过剩时代即将结束,不足时代即将来临;国外研究机构,如兰德公司等等,也纷纷预测中国未来劳动力减少会对经济发展形成有力的制约。这种对中国就业形势正

2、在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判断,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不期而至。进入2009年,人们没有看到学者一度预计的全国性劳动力短缺迹象,涌来的却是民工“返乡潮”。怎样看待中国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现状、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中国离刘易斯拐点还有多远?这一问题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值得讨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此时劳动力过剩,工资取决于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此时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完毕,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

3、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经济学把联接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转折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标志与含义按照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转折点变化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幅度下降,二是农业工资率大幅度上升。中国是否出现了刘易斯转折点变化,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一是农业就业数量和农业劳动力剩余数量的变化;二是农业工资率变化。王德文(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2000~2007年期间,农业就业数量从3.60亿降到3.14亿,农业就业比重从50%下降到40.8%,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受到外部冲击的周期性反应,

4、我们要把这种反应与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趋势区分开来,否则,就会把刘易斯转折点变化所寓含的长期趋势与短期现象混为一谈。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加剧了农业部门劳动力剩余数量减少速度。国家统计局的数量显示,2000~2006年,农村劳动力迁移数量从7849万人上升到1.32亿人,占乡村劳动总量的比例从16.0%上升到27.5%。1990年代之前日平均工资大约在15元左右,1990年代大约保持在22元左右,从2005年开始迅速上升,2007年为31元,比1990年代平均水平上涨了41%。农业工资两次大幅度上涨与1990年代初期的民工潮和2003年以来的民工荒刚好契合。两者共同之处都是

5、在劳动力需求急剧上升情况下,通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转递,拉动了农业工资大幅度上涨。近年来,农民工工资出现了大幅度上涨,几乎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同步,也反应了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讲刘易斯转折点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那么,这种积极的变化对新阶段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性的政策含义。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根据新的发展条件,以及资源禀赋变化进行调整,去突破中等收入的温饱陷阱制约,不断改善收入分配关系,实现从第一转折点到第二转折点的转变。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看刘易斯拐点白南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由于国情的不同,相对于国外发展经济学对剩余劳动

6、力、隐蔽失业、不充分就业的研究,在中国开展类似研究有一些不同之处值得注意。除数据的可得性、可靠性方面的差距之外,更重要的一些因素包括:农场规模的巨大差异、制度差异(如土地产权、迁徙限制、农民组织程度等)带来的农民决策环境的不同。在估算相对于耕地的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时需要考虑农场(农户)规模对耕地所需劳动力的影响,劳动力必须是整数,考虑亲友互助、合作对释放劳动力的影响;考虑农时季节对耕地所需劳动力的影响,考虑农忙农闲、季节性劳动占用与季节性剩余劳动力;考虑随着农业技术的革新、农业投入要素结构的变化以及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等因素对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在估算农林牧渔业生产

7、所需劳动力时需要考虑林果业、养殖业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峰谷的削平作用。在估算农村生产所需劳动力(含非农就业)时,需要考虑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季节性峰谷的削平作用。在估算本地潜在剩余劳动力(含外出就业)时需要考虑农村劳动力作为能动的就业者、具有迁徙自由的主动体,在决定自己的就业和居住地时的决策考虑因素(城市预期收入、就业概率、外出成本的有形成本/无形成本/机会成本);考虑整体经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的吸引力,考虑整个经济系统收益最大化时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并与实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进行对比;考虑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可能变动对农村所需劳动力的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