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ID:462539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5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激增公司利润,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以及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现象有着迫切的需要以及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也没有到位的落实。整体上,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发达,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盈余管理方面,特别是非经常性损益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

2、有的制度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下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的整体情况,探索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在我国的研究情况,将有利于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对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上市公司的相关指标,具体分析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的信息披露,进而发现非经常盈余管理研究的不足并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作出一些贡献。2.国内外研究现状近些年国内有一些学者对使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过一定的研究。魏明海(2000)最早就非经常性损益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提出。蒋义

3、宏、王丽琨等(2003)将亏损上市公司分为首亏组与扭亏组,分别作为研究样本,将其他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将同一会计年度研究样本与控制样本进行比较。薛新惠(2003)运用对比分析和统计检验等实证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张嵘(2003)和周勤业、周长青等(2005)分别运用2002年和2003年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资料对沪深两市公司财务业绩进行研究,揭示了上市公司存在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行为。吴溪(2006)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特别处理ST公司的申请摘帽制度化之前,申请摘帽公司在申请摘帽的业绩中

4、普遍确认了重大非经常性利得;当摘帽标准明确限制了非经常性利得的幅度后,申请摘帽公司在申请摘帽业绩中确认的非经常性利得显著降低,这进一步为盈余管理提供了证据。国外资本市场相对于国内而言,在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上要成熟多了。197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30号意见书中将非常项目定义为相对于经常项目而言的一些非正常或非经常的交易或事项。Barneaeta1.(1976)4研究得出存在公司管理层利用非经常项目平滑公司报告期利润的行为的结论。CraigandWalsh(1989)实证证明了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非经常项目和报告

5、期的利润存在相关关系,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大部分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有运用非经常项目平滑利润的行为。基于对1960年到1966年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所进行的研究,表明非经常项目和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同时他们证实非经常项目会被管理层用来完成某个预定的盈利目标。研究发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03年3月增加的要求公司公开披露非GAAP盈余的规定不但减少了公司使用非GAAP披露以增强表现感觉,而且减少了公司使用非GAAP盈余传达永久盈余的意愿。英国用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项目进行利润平滑的影响,发现平滑的动机和非经常

6、项目呈正相关关系。在香港研究表明管理者披露正的非经常和例外项目以迎合税前利润的市场预期。然而对新加坡上市公司研究的情形却与此相反,相关研究并没有发现证据证明存在通过非常项目进行收益平滑或盈余管理,这可能是由于新加坡具有一个公平有效的资本市场,而且公司认为没有动机通过非常项目进行盈余管理。显然,国内对非经常性损益和盈余管理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也不够深入,一是对于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项目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没有构建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二是由于时间所限,对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项目不能进行时间序列的研究。3.参考文献[1]陆建桥.中国亏本

7、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蔡昌.盈余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威廉R.斯科特(William Scott).财务会计理论(原书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6]蒋义宏,王丽琨.非经常性损益缘何经常发生——来自亏损上市公司年报的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3(6).[7]张嵘.200

8、2年深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状况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3(7).[8]孟焰,张莉.对非经常性损益确认与披露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12).[9]周勤业,周长青.非经常性损益对沪市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影响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