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48006
大小:66.87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1-22
《滨医本科《伤寒论讲义》学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滨医本科《伤寒论讲义》学习指导一、课程名称:《伤寒论讲义》二、教材名称:《伤寒论讲义》梅国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三、考试方式:章节同步练习(10%)+笔试(80%)+考勤(10%)四、自学指导绪论一.内容概述: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伤寒论》成书背景、作者、学术渊源及其成就,同时阐述了伤寒、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等基本概念,以及六经辨证基木内容和六经病证治疗原则。伤寒泛指一切外感热病,狭义则指感受风寒、感而即发的病证。《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个垂要组成部分,主要论述外感热病的辨治规律。其作者张仲景,虽医名震灼古今,惜乎史书无传,牛平无从得知。《伤寒论》成书后,千年风雨飘零
2、之中,迭经散佚重集,真容难睹。现流行于世者,一为北宋林亿所校,一•为金成无己所注。《伤寒论》的成书,标志着中医临证医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其理法方药一体化辨治模式,成为各科临床理论之基石。《伤寒论》重点阐论了三阳三阴病证的特点和相应治法,同时论述了各经病证的传变、合病、并病,以及因处治不当而致的变证、坏证及其救治方法等。通过三阳三阴体系的归纳,可分清主次,认识证候的属性及具变化,进而在治疗上攻守从容,三阳病以攻邪为主,三阴病以扶正为重,表里同病、虚实错杂之际,又强调标木缓急之辨,既屮规矩,亦有活法。其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Z”,即是仲杲对辨证论治原则最
3、精辟的表述。上述三阳三阴分证论治体系,后世习称为六经辨证。因六经内涵外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医学史上“六经名实”的千年讼争,同时亦极大促进了伤寒学术的繁荣。二.冃的要求:1•掌握伤寒论概念、伤寒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木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2.熟悉仲景的生平和伤寒的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3.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三.垂点难点:伤寒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仲呆的牛平和伤寒的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四•单元测验:1.《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吋间是:A.春秋时期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东汉末年2.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A.和
4、胃气B.扶阳气,存阴液C.汁吐下和温清消补D.扶正祛邪1.《伤寒论》变证的概念为:A.实证突然转为虚证B.热证突然转为寒证C.病情不循一般规律发展,而发生性质变化D.寒证突然变为危候2.合病的涵义是:A.两经病归并为一经B.—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C.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为阴经病证的证候同吋并见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是:A.王叔和B.孙思邈C.成无已D.柯韵伯4.并病的涵义是:A.两经病归并为一经B.—•经证候未昙,乂出现另一经证候C.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病证的证候同时并见第一章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一.内容概述:太阳病为风寒之邪致病的初期阶
5、段,其临床表现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征,反映出卫外不固,营卫不调,正邪交争,太阳经气不舒的病机。治疗当辛温解表。同时须注意与太阳温病相鉴別。太阳表证,因感邪性质、体质强弱及病程长短之不同,而有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及表郁轻证三种类型。太阳中风证,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其病机为卫强营弱,营不内守;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以桂枝汤为主方。太阳伤寒证,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其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治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以麻黄汤为主方。表郁轻证以患病H久,缠绵难愈,发热恶寒呈阵发性为特点,其病机为邪郁不解,匸邪交争;治以小发其汗;可选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等方。太阳表证,
6、治法及选方各异,具原则在于随病情轻重、病理性质而定,并以微汗为度,太过或不及,或致伤阴损阳,或病不能除,皆失其宜。故桂枝汤为辛温解肌祛风之剂,不可用于太阳伤寒证,反Z亦然。同时各种治疗方法宜冇所禁。如表证不在,病传入里禁用;其他如疮家、淋家、亡血家等皆在禁用Z列,其机理不外阴阳气血不足者,发汗损阳伤阴Z虑。太阳表证各有兼证。如以太阳经气不舒为主,症见项背强儿儿的桂枝加葛根汤证及葛根汤证;兼邪气犯肺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小青龙汤证;兼邪犯胃肠的葛根汤证及加半夏汤证;兼胸阳受损的桂枝去芍药汤证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兼表阳虚而汗漏的桂枝加附子汤证;兼营气不足的桂枝新加汤证;兼
7、里热的人青龙汤证及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因体质各异,感邪不同,于临证兼证更为常见,其治疗当以主治方化裁。太阳病失治、误治或治不如法,皆可形成变证。其辨证可据论中所是出的寒热真假、虚证实证进行辨证。同时也指出了汗下先后的原则,以及变证的治疗原则。热证:心中懊愷、虚烦不得眠,是无形邪热留扰胸膈的梔了豉汤类证;汗出而喘,表无人热者,是邪热壅肺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大热,人烦渴不解,脉洪大者,乃热入阳明、津气两伤所致,白虎加人参汤主Z;有下利脉促,喘而汗出者,乃邪热迫肠(或兼表证未解)所致,葛根苓连汤主之;少阳邪热内迫肠胃的黄苓汤及黄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