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大陸內部遷徙經濟因素的探討

影響中國大陸內部遷徙經濟因素的探討

ID:46247009

大小:47.9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22

影響中國大陸內部遷徙經濟因素的探討_第1页
影響中國大陸內部遷徙經濟因素的探討_第2页
影響中國大陸內部遷徙經濟因素的探討_第3页
影響中國大陸內部遷徙經濟因素的探討_第4页
影響中國大陸內部遷徙經濟因素的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響中國大陸內部遷徙經濟因素的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影響中國大陸內部遷徙經濟因素的探討洪嘉瑜*1978年中國大陸開啓經濟改革,東部沿海區域與城市經濟成長迅速,使得城鄉所得差距與東西部區域所得差距日益加大°經濟改革的同時農村生產力提升,釋放出過多的農村剩餘勞動人口,加上1980年代末期戶籍制度人幅鬆綁'加上1993年改革小城鎭戶籍管理制度'允許農民進入小城鎭經商或•工作'自始內陸地區的農尺大量遷移到束部沿海或大城市尋找工作。本文利用延伸的Treyzetal.(1993)模型,分析中國大陸各省市居民的遷徙行爲,但初步分析發現這個模型無法解釋中或大陸內部的遷徙行爲'戶籍制度與勞動市場的區隔化使

2、得遷徙(勞工流動)無法發揮勞動資源配置的功能。最後,結果顯示關鍵字:遷徙、區域勞動市場、產業間勞工移動、薪資差異JEL分類代號:J61,R23※束華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作者感謝魏美姗助理在資料蒐集上的協助。本文爲初稿'請勿引用。1978年中國大陸開啓經濟改革,東部沿海區域與城市經濟成長迅速,使得城鄉所得差距(urban-ruralincomegap)與東西咅區域所得差距日益加大。經濟改革的同時農村生產力提升,釋放出過多的農村剩餘勞動人口(suipluslabor),加上1980年代末期戶籍制度大幅鬆綁,加上1993年改革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

3、,允許農民進入小城鎭經商或工作,自始內陸地區的農民大量遷移到束部沿海或大城市尋找工作。依ZhangandSong(2003)的估計,1978至1999年間每年有將近八千萬的人遷入城市,佔城市新增人口的75%。屮阈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的經濟成長集屮於三大經濟區域,包括以廣州市爲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爲中心的長三角、與以北京市爲中心的環渤海區。依照開發時代背景、企業所有權的不同,成長來源不同,也因此產業的類型各不相同,詳見表1整理(孫明德,2003,2004a,2004b;張麗君、韓笑妍,2004;張麗君等,2004)o於2003年,中國大

4、陸已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及第四大出口國,經濟成長率高達9.1%。然屮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僅侷限於東南沿海與環渤海灣地區,中西部的農民仍處於貧窮狀態,呈現區域經濟發展分佈不均的狀況。例如:張麗君等(2004)指出西部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僅有束部水平的四成收入。而依Johnson(2002)估計城鄕所得比例於1980年後期是2.2倍,於1990年代更升高爲2.5倍以上。城鄕與地區性收入差距雖然吸引「民工潮」的遷移,但因戶籍制度(hukuosystem)限制外來人口就業機會與食物、居住、醫療、子女教育的補助,勞工的流動性受到阻礙(Zhao,2005)o

5、依據張惠玲、陳淼(2004)的整理,城市下崗的失業人員與農村貧民戶高達一億人,因教育程度低轉業困難,也估計中國4.2億之中,約有1-6億的剩餘勞動力,除了鄉鎭企業(ruralindustries或townshipandvillageenteiprises)平均每年能吸納570萬人,其餘農工將轉往城市發展。多篇論文估計每年約有5000萬農民合法遷移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I,未按合法程序進入城市的「盲流」則無法估計。近年來中國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國企因裁員或倒閉也造成數千萬國有企業勞工失業。自1996年起,城市地方政府爲照顧國企下崗工

6、人,規定企業雇用需按照比例吸納當地國企下崗工人,因此農民WuandZhou(1996)整理過去文獻也指出每年約有5000萬農民遷移至城市。表1中國大陸各區域經濟發展簡表區域珠江三角洲(珠二角)長江三角洲(長三角)環渤海地區東北西部包含省市以深卅、廣爲主的廣東省上海巾、江蘇、浙江、北市京、天津市、和北、山東、遼寧(遼東半島)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西藏、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貴州、雲南、重慶、內蒙古、廣西面積(%)12%71%人口(%)6.1%10.6%17.5%8.3%2002年國內生產値(%)11.4%23.2%26.6%11

7、.3%17.1%2002年人均GDP=7,972人民幣14,855元(1.86倍)17,327元(2.18倍)12,133元(1.52倍)10,828元(136倍)東部的40%發展時間1979開放2003年10月「振興東北」計畫1999年起「西部大開發」企業型態外資企業中或私營企業中國國有企業國企轉型政府主導成長來源出口拉動(進出口佔35.6%)投資推動(固定投資佔21.9%)內需拉動(消費零售佔24.7%)產業類型勞力密集產業咼科技及知識密集產業資本密集產業重工業資源產業丰要產業服飾、玩具、家電,近年來轉向電腦、彩色映像管、行動通訊等

8、電子類消費品°輕重工業兼具:緋織、服裝、機械、電子、脚、汽車石化,與電子資訊、光纖通訊等科技產業。鋼鐵、束機械、汽車、石化、塑膠、建材、、造船、化工、啤酒、電腦、家電與資訊產業。、工造鐵機事、鋼、軍車、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