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物实验课堂实效性

探究生物实验课堂实效性

ID:46242419

大小:49.9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2

探究生物实验课堂实效性_第1页
探究生物实验课堂实效性_第2页
探究生物实验课堂实效性_第3页
探究生物实验课堂实效性_第4页
探究生物实验课堂实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生物实验课堂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42・三・±:i7“工5♦•厶4「・i课题研习论文掠九生物糜進旳头效佳UXDNA也雄取为例2012年12月摘要:DNA粗提取是屮学生物实验屮的一个探究性实验,木文通过讲述前人的研究进程,包括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引出DNA是生物遗传物质,重点讲述了DNA粗提取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的一些改进,使得实验课堂的时效性得以提高,同时采用小组学习法提高课堂时效性。关键词:DNA;粗提取;时效性1前言32人类对DNA的认识过程32.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32.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42.3噬菌体的侵染实验43DNA粗提取及简单染色53.

2、1DNA粗提取的课堂实验前准备53.1.1实验材料53・1・2用具53.1.3鸡血细胞液制备53.1.4实验原理63.2DNA粗提取的课堂实验过程63.2.1破碎细胞,释放DNA63.2.2溶解细胞核内的DNA63.2.3DNA的析出63.2.4DNA的初步纯化73.3DNA粗提取的课堂实验结果73.4DNA粗提取的课堂实验的分析78889错误!未定义书签。3.5粗提取的DNA染色・・・.4RNA的简单介绍•……5提高课堂时效性•…•…6课堂时效性探究结论参考文献DNA粗提取是中学生物实验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实验过程比较繁琐,实验现象难以得出,容

3、易失败(同。通过学习前人对此实验的做法,本次试验采用鸡血作为细胞材料,在时间和用水上稍作了修改,用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为了让学生更易了解DNA这种物质,课前进行讲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使同学了解DNA是什么,怎么来的,再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知道DNA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实验过程中采取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在老师指导下合作学习,实验步骤也稍稍做了修改,以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个实验,提高课堂的时效性。2人类对DNA的认识过程2.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最初在19世纪,孟徳尔提出遗传因子概念,这也是遗传学的

4、起点。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时,在显微镜卜-看到了孟徳尔所说的遗传因子,确实是成对存在的。1909年摩尔根做的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此时的人们还不知道基因到底是怎样一种物质。直到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相信DNA是遗传物质。在1931年,道森和西亚成功的在体外进行了转化实验。1935年一1944年,经历了10年不断的研究,美国洛克菲勒学院的三位免疫学家艾弗里,麦克劳德,麦卡提证明了DNA是肺炎球菌的遗传物质。1952年,赫尔希

5、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与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⑹。格里菲斯的帅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将DNA和蛋门质分开研究,又反映了科学家敢于质疑,不断探索的宝贵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认识和结论也在不断的修正发展Z中。2.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病原菌,存在着光滑型(简称S型)和粗糙型(简称R型)两种不同类型。其屮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

6、体内它导致帅炎,在小鼠体屮它导致败血症,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动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格里菲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实验,他将活的、无毒的R-II型(无荚膜,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III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休内,结果小口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III型(有荚膜,菌落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III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R-II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结果小门鼠患病死亡,并从小门鼠体内分离出活的

7、S-III型菌。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实验表明,S-III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II型活菌转化产生S-III型菌,这种转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什么?格里菲斯对此并未做出冋答。为了搞清楚榕里菲斯实验中的转化物质是什么,之后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収出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別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了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而月.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艾弗里还发现:如果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使DNA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8、艾弗里等人的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导致细菌转化的物质,或者说在于确定基因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导致转化的物质是DNA[6]o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