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36897
大小:245.44 KB
页数:76页
时间:2019-11-22
《明代藏区僧官制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密级:学号:108203305分类号:学校代码:106950盘伐族④说硕士学位论文明代藏区僧官制度探究张治东指导老师孙林教授申请学位类别历史学硕士学科专业专门史(060105)研究方向藏族史申请学位类别历史学硕士论划胶日期二O—一年四月论文答辩日期二O—一年五月西藏民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陕西•咸阳二o—一年四月目录屮文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言1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状况2三、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4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第二章明王朝在藏区建立僧官制度
2、6一、明王朝最初在藏区封僧官6(一)僧官制度5(二)明太祖在藏区初封僧官8二、明王朝在藏区建立僧官体系11(-)永乐、宣徳时期番僧官的建制12(二)宣徳以后番僧官的分封15(三)武宗溺佛17三、明王朝对僧官的管理制度18四、番僧官的朝贡制度24第三章藏族僧官与俗官的政治、社会关系及僧官的职能的探究32一、僧官的政治、社会关系32二、僧官的职能36第四章明王朝册封僧官对西藏各教派的影响39一、明王朝册封僧官导致寺院实力的进一步强大39二、格鲁派的崛起与壮大42第五章明王朝推行僧官制度的原因48一、安邦定国的需要48(一)
3、国家统一的需要48(二)明王朝将意识形态作为统治的辅助工具52(三)作为处理与蒙古族关系的一种辅助手段53二、明王朝对故元在藏区统治的继承55(一)明王朝对故元在西藏地方屮央统治地位的继承55(二)屮央王朝统治思想的延续57三、迎合藏区僧俗势力均衡的需要58(一)推行僧官制度符合藏区各教派实力和势力分布情况60(二)明王朝的分封迎合僧俗势力Z争的需要63四、僧官制度推行的可行性64第六章结语66参考文献68致谢i关于学位论文授权的声明ii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的声明iii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的情况iv明王朝时期,为了完成大
4、一统,基于蒙、藏民族的深厚历史渊源,出于抵御北方蒙古族各部的侵袭,确保西部边疆的安宁的需要,根据藏区僧俗各派势力分割自据,互不统属、教派林立的局势,明屮央政府在册封西藏地方贵族势力的同时,还在藏族地区实行一套特殊的官僚制度——(番)僧官制度,也称僧纲制度。西藏地方的僧官制度丿力经明太祖、成祖,基本定型,至明英宗正统初年进一步订定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休系,并在藏区社会各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西藏地方的僧官制度是明王朝在深刻认识藏族地区政治形势之下制定的,不但继承蒙元统治藏族地区的一些优点,述在遵从当地民俗的基础Z上冇所
5、发展,突岀明王朝自己对藏族地区的统治特色。本论文首先概述明王朝在藏族地区建立僧官体制,分儿个阶段对此进行表述,意在论述明王朝对藏政策逐步成熟的过程。继而论述明王朝对四藏地方僧官系统的管理,把朝贡制度单独列出来讲,是为突出明王朝利用这种羁縻手段来维持僧官系统的有效运作。论文接下来从三个方而对西藏地方僧官体制进行探讨。首先是对藏族地区僧官与俗官的政治、社会关系及僧官的职能进行探讨。作为同时存在于藏族地区的两种官僚休制,僧、俗官僚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经常你屮有我,我屮有你,娇柔相杂。藏族僧官的职能也很复杂,涉及藏区政治、经济
6、、宗教和社会的方方而面,本文只做粗略的探讨。接着论文论述了明王朝在西藏地方分封僧官对西藏各教派的影响。列举当时彩响较大的萨迦、喝玛喝举、格鲁及世俗权力极大的帕竹教派。格鲁派以其强大倡导改革的势头独领藏区宗教发展的新潮流,成为西藏地方宗教之首。最后,论文就明王朝为何要推行僧官制度进行讨论,站在明屮央统治者的立足点上看待这一问题,从现实形势和民族特点上加以分析。论文总共分六大部分,除掉绪言和结语,主体内容以以上四大部分加以论述。关键词:明朝僧官朝贡寺阀多封众建Abstract:Inordertocompleteunific
7、ationofthecountry,eventheresistanceoftheMongoltribesinnorthernaggressionandattacks,toensurethepeaceofthewesterfrontier,accordingtoTibetanmonkofthenumerousreligioussituation,sparatefronthevariousforce,MingDynastyimplementanothersetofbureaucracysystem一amonkofficia
8、lsystemascanonizationasthelocalnoblesanditisalsodifferentfromthemainland.MonkofficialshavegonebasicshapeofthesystemduringtheMingtaizuandChengzu,tofurtherorthodoxasac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