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线轨道维护任务指导书(曲线整正)

教学线轨道维护任务指导书(曲线整正)

ID:46234501

大小:339.7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1

教学线轨道维护任务指导书(曲线整正)_第1页
教学线轨道维护任务指导书(曲线整正)_第2页
教学线轨道维护任务指导书(曲线整正)_第3页
教学线轨道维护任务指导书(曲线整正)_第4页
教学线轨道维护任务指导书(曲线整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线轨道维护任务指导书(曲线整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頭都铁路工程学炭教学线轨道维护任务指导书项目:班级:单开道岔静态检测姓名:组号:工程科线路教学组制—、任务目标1、复习并巩固普通单开道岔主要构造2、掌握普通单开道岔各部轨距的检查3、能够进行道岔导曲线所冇支距检查4、熟悉各部尺寸谋羌允许偏羌管理值二、任务分组1、每班分成六大组,每大组选定一•名组长。(含班长为某一组组长)2、六组组长任务抽签,抽签结果是,冇两组“轨距测量”,冇两组“支距测量”有两组“现场指出普通单开道岔的主要构造”。3、获得任务后每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独立完成抽到的现场任务并认真记录。任务

2、一:班长上交分组名单,组长作为代表听从老师安排获得实习要点并传达给其余组员,最后抽签获得当天“检测任务”。三、任务工具1、轨距尺2、支距尺3、记录表格和记录笔4、石笔(可用粉笔代替)5、钢卷尺任务二:各组根据自身的检测任务,领取工具并检查所带的工具是否齐全,是否能正常使用。(-)12号普通单开道岔轨距检查1.5m4213141233切轨距检查的主要技术注意要点1、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为“+”,小于1435mm时为号2、轨距检查的具体位(1)第一处(2)第二处(3)第三处(4)笫四处(5)第五处(6

3、)第六处(7)第七处(8)第八处(9)笫九处尖轨前顺坡终点。在距基本轨前端部100mm范围内。尖轨尖端处。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尖轨屮。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尖轨跟直股。在尖轨跟曲股对应处。尖轨跟曲股。在导曲股轨端100mm范围内,不能在尖轨上。导曲线部分直股前。在距尖轨跟端1.5m处。导曲线部分曲线前。在尖轨跟端3m处。导曲线部分直股屮。在第八处对应的位置。导曲线部分曲线中。在距支距为“483”处过去640mm的位置。(10)第

4、•处:导曲线部分直股后。在距导曲线终点为4m的位置。(11)第十一处

5、:导曲线部分导曲线后。在第十处的对应位置。(12)第十二处:叉心前直股。在辙叉趾端lOOrrnn范围内。(13)第十三处:叉心屮直股。在辙叉心宽20~50mm范围内。先查轨距,后检查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即91、48)。(14)第十四处:叉心后直股。在距岔跟lOOinm范围内。(15)第十五处:叉心后曲股。在第十四处对应位置。(16)第十六处:叉心中曲股。在辙岔心宽20〜50価范围内(即十三处对应处)。先检查轨矩,后检查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17)笫十七处:叉心前曲股。在笫12处对应的位置。3、查照间隔(9

6、1)与护背距离(48)的要求及量取n—1391——(1)辙叉心轨工作边至护轨工作边的距离叫作护查照间隔Dx;辙叉翼轨工作边至护轨工作边的距离叫作护背距离Dy。(2)间隔应保证在最不利条件下,借护轨制约一侧车轮,而不使另一侧车轮冲击辙叉。(Dx$1391mm);距离应保证在最不利条件下,不被翼轨和护轨卡住。(DyW1348mm)(3)查照间隔(91)量取:固定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活动端在辙叉心轨作用边(4)护背距离(48)量取:固定端在护轨头部外侧作用边,活动端在辙叉翼轨作用边任务三:轨距检测组内先由至

7、少三名同学利用钢尺和滑石笔(可用粉笔代替)在教学线道岔上标定出需要检测轨距的点位。任务再由轨距检测组内其余同学使用道尺完成所有测点的轨距测量,并在专用表格上记录清楚。记录表格如下:编号检查地点轨距值(mm)12号道岔实测轨距说明1尖轨前顺坡终点14352尖轨尖端14453尖轨中部(直股)1442按小于等于6%。递减4尖轨跟端直股14395尖轨跟端曲股1439导曲线始点处6尖轨跟端后直股1435距尖轨跟端1.5m7导曲线前部1445距导曲线始点3m8直股中部(连接部分)14459导曲线中部143510直股后

8、部(连接部分)143511导曲线后部1445距导曲线终点4m12辙叉趾端(直股前)1435在辙叉尖顶面宽20-50mm断面处同时13辙叉(直股中)1435量查照间隔91和护背距离4814辙叉跟端(直股后)143515辙叉跟端(曲股后)1435在辙叉尖顶面宽20-50mm断面处同时16辙叉(曲股中)1435量查照间隔91和护背距离4817辙叉趾端(曲股前)1435(-)12号普通单开道岔导曲线支距检查1、道岔导曲线支距:直股钢轨工作边按垂宜方向量到导曲线外股工作边的距离。2、量取支距的方法:以导曲线起点在基

9、本轨工作边上的投影点开始,导曲线终点结束,按每加一个横距来排列,逐点量取到导曲线外股工作边的垂直距离。3、P50-12#支距为:144、188、243、311、391、483、587、703、831、972、1125、1229mm(最后一点支距距离是1.280m)4、记录方式为:实量支距大于计算支距时,记为“+”反之为“-”(如在311点检查为314时,则应记为3111+3mm;831点实际量得支距为830时,则记为83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