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19766
大小:77.68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21
《论文昆曲的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崑曲的發展史一數曾潔文32號崑曲(崑劇)是屮阈古典戲劇的代表劇種,是屮阈最優雅的文學和最精緻藝術結合的典範。崑曲形成於元末明初江蘇崑山一帶'故而得名。它有著近六百年漫長的歷史,劇目豐富、名作林立、文詞典雅;表演技藝載歌載舞、細膩傳神;唱腔音樂清麗婉轉、淡雅飄逸,在戲曲史、藝術史乃至整個中阈文化史上,都有著足以傲人的至高地位。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末,崑曲曾在華夏大地縱橫數千里,上下數百年,形成了空前絕後的社會性癡迷,創造了屮阈古典戲劇的高峰,它對許多後起戲曲劇種的生成和發展都有著重大影響,索有「百戲之師」之盛譽。二00—年五月十八日,聯合阈教科文組織授予崑曲世界文化遺產即「人類口述和非物質
2、文化遺產代表作」之殊榮。崑劇,是指用崑山「水磨調」來演唱的戲曲劇種。它既可用以演唱體製劇種中的「明清傳奇」和「雜劇」,也可用以演唱金元「北曲雜劇」和宋元「南曲戲文」,其中以「明清傳奇」爲主。從北宋永嘉鄕土歌舞小戲和南宋「永嘉雜劇」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南戲」,從它的發源地浙江永嘉(溫州)九流十折,逐漸流傳至江西南豐、浙江杭州、江蘇崑山等地,並與當地居民所唱的「土腔」和所講的「土語」相融合,於是大約在元末明初產生了被稱爲「南曲戲文」的四大聲腔-即江西的「弋陽腔」、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江蘇的「崑山腔」。初始的崑山腔,從腔調上說,還是一種比較粗糙的地方土腔。據史籍記載,元末當地聲樂家顧堅
3、就曾對演唱加以改進。當時所唱的唱詞體裁多爲「月兒彎彎照九州」之類的民間歌謠、小調和一些南戲曲詞。據明代《涇林續記》記載:明代開阈皇帝朱元璋,曾設宴邀請一些有社會名望的高壽老人,應邀赴宴當屮有一位九十歲的老人叫周壽誼。朱元璋知道周壽誼是崑山人,便問周壽誼:「人們都說崑山腔好聽'你會唱嗎?」。周壽誼就用崑山腔唱起了「月兒彎彎照九州」。那時的崑山腔究竟怎麼唱,如今已不得而知,現今我們所聽、所唱的,都是在明嘉靖、隆慶間經等人精心琢磨刖發出來的一種藝術歌曲-崑腔「水磨調」。明代嘉靖十年至二十年前後(約西元1531-1541年),清曲家魏良輔住在崑山附近的太倉。自明以來,江南古城蘇州一帶,上流社會演
4、唱北曲之風頗盛,演唱水平也很高。文人士子對已「北曲化」、「文士化」的南曲也是關注有加,比如長州人士祝允明雖視南戲諸腔爲「愚人蠢工」所爲,但對崑山腔度新聲,在散曲清唱上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另外陸采更作《王仙客無雙傳奇》,從戲曲上提高崑山腔藝術。崑山腔在明代正德以前,與海鹽、餘姚、弋陽等腔調一樣,都只有鑼鼓伴奏,到了嘉靖年間則有了笛、管、笙、琵琶等管弦樂的伴奏。而且在邵燦《香囊記》的影響之下,許多劇作家也附庸而興起駢麗化的風氣來。當時這些被崑山腔用來演唱的明代「新南戲」劇本,則被曲論家呂天成改稱作「舊傳奇」'而著錄在他所著的《曲品》之中。然而,到了嘉靖晩葉,以魏良輔爲代表的一大批吳屮曲家
5、仍「憤南曲之訛陋」,乃盡情發揮崑山腔流麗悠遠的特點'對崑腔曲劇做了更進一步的改革。特別是魏艮輔,博採眾長,透過與同之婉協,字則頭腹尾音之畢旳,功深鎔琢,氣無煙火,啓口輕圓,收音純細」,傳衍至今而成爲最高尙的屮阈藝術歌曲。在創發「水磨調」的同時,魏良輔乂和他的同道在原有的笛、管、笙、琵伴奏樂器中加入了三弦、箏、阮等弦樂器,使之成爲以笛爲主的管弦眾樂合奏。一方面強化了「水磨調」的音樂功能,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北曲崑唱」的抨格,從而倍受曲壇和文人士大夫的青睞。魏良輔道的切磋'「足不下樓」'十年如一日潛心鑽硏'最終成就了「聲則平上去入「水磨調」的問世,極大地推動了崑腔藝術的發展,他也因此被後人尊稱
6、爲「立崑之宗」、「崑腔之祖」。但嚴格說來,他是集崑山腔改艮者大成的人,真正的功績在「水磨調」的創發。而這時的崑腔「水磨調」主要用於「清歌冷唱」的清曲演唱'直到明代嘉靖、隆慶間'是梁辰魚所作《浣紗記》傳奇翻開了崑腔「水磨調」走上戲臺演唱的歷史。梁辰魚是一位與魏良輔同時代的音樂家和傳奇作家,爲人風流豪舉,精於度曲。他直接繼承魏良輔衣缽,終曰與吳中眾曲家「考訂元劇,自翻新調」,成功地運用崑腔水磨調將自己寫作的《浣紗記》傳奇搬上舞台。這在當時產生巨大的轟動,使得許多文人學士爭相運用崑腔水磨調削作傳奇劇本,許多原先不唱崑腔水磨調的表演藝人也爭相學唱崑腔,一時間出現了人人「爭唱梁郎雪豔詞」、「譜傳藩
7、邸戚碗,金紫熠燿之家」的盛況。雖然,同時期汪廷納的《獅吼記》、張鳳翼的《紅拂記》、高濂的《玉簪記》等也都以水磨調演唱,但終被梁氏所刖作的散曲《江東白苧》和戲曲《浣紗記》所掩,而獨享「崑劇」開山之名。崑山腔自此也一躍成爲眾腔之首,並從江浙一帶迅速流佈至全國各地,受到了士大夫階層和平民百姓的普遍歡迎,萬曆年間入京成爲宮廷演出的主要形式,從而取得了「官腔」的地位'崑曲藝術從此進入了它的全盛時期。此後的「崑山水磨調」一般仍被稱作「崑山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