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62128

大小:181.64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7-08-05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财务管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应用于管理之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指挥者,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正确地诱导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满意度,从

2、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者激励机制,提供激励方面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最佳的激励效果,使企业经营管理者摆脱传统的依赖思想的束缚,主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顺利地推进企业体制改革,使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有效的实现企业的价值。虽然国外的激励理论研究比较成熟,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特殊规

3、定性,使得国外的激励理论与我国的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而我国目前的激励机制的研究显得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对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要通过改革,完善制度,使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得到充分实现。国内关于经营者薪酬激励问题的研究多是介绍性和应用性的。尽管已经开始出现更为广泛的、多学科的研究,但总的来看,特别是针对我国国有控股企业高管激励问题进行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管理者激励机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经营者激励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企

4、业家激励问题来源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古典企业中,由于企业的所有者自己身兼所有者和管理者,因此,不存在对公司管理人员进行激励的问题。后来,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出现了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1932年,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Berle&Means)最早提出了“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命题,他研究了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与制衡问题,1972年阿尔钦(Alchain)和德姆塞茨(Demstz)等提出的“团队生产理论”开创了从所有权角度解释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的先河。他们认为为防止偷懒,监督者应该既为所有者也为管理者。鲍莫尔(Ba

5、umol,W,J),派罗斯(Penrose,E,T)(1959)和莫里斯(Marris.R.L,1964)以及威廉姆森(Williamson.O.E,1964)等人分析了企业及其所有者的目标函数与经营管理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的问题,从而论证了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激励的必要性。科斯(coase)、阿尔钦(Alchain)和德姆塞茨(Demstz),威廉姆森(Williamson),张五常,哈特(Hart)等人从企业的契约理论方面研究了在作为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组合的企业中,人们追求理性的愿望和人只具有相对理性而且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现实中,企业契约不可

6、能完全规定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需要通过一定的制衡机制来对抗权力的滥用,并用激励机制使董事会高层和高层经理们为股东和公司的长远利益服务。随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委托—代理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也被认为是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相分离,在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以及企业内部科层结构之间形成了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的目标函数可能不一致及存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委托人无法准确观察代理人的行动,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1976)从实证代理理论的

7、角度论证了在零成本条件下,确保代理人做出对委托人而言的最优决策是不可能的,在大多数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总是要付出正的监察和约束成本,而由代理人的决策和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之间也总会有一些偏离,这种偏离导致的委托人的福利水平下降的货币量也是代理关系的成本,这被他们称之为“剩余损失”。哈里斯、拉维夫、赫姆斯特姆、罗斯、哈特等人则从委托人—代理人理论出发,运用抽象的数学方法和博弈论,通过范例对由逻辑和数学证明所得假设进行了详尽阐述。该理论一般都首先假定委托人的行为效用函数,然后假定一些约束函数,最后选择激励方案,使信息决策、契约履行及奖罚合一。我国

8、国内部分学者也从委托—代理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姜伟1(1994)较早的探讨了承包制和股份制的委托—代理问题,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