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209702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探究摘要:由于行业的特点和专业的特色,中职生就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诸多主客观原因又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职业学校应重视和研究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和帮助,努力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关键词:中职生;就业问题;研究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职业学校应该认清形势,积极研究,开拓各专业中职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把中职生的就业工作放在当前职业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首要位置。学校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
2、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这既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除此之外,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关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也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一、中职生具有顺利就业的专业优势(1)经济的快速增长,给中职生创造了一定就业机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且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些目标要求,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由于经济增长的带动,社会上可能每年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为中职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1)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中职生提供了有利的就业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已经
3、历了不断优化的过程,第一、第二、第三3个产业的经济总量不断上升,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部分企业出现了"技工荒”“用工难”的现象。有的企业用远远高于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待遇,也很难招到合适的高级技工,这也为中职生就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2)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不断增多,为中职生跨区域就业架起了桥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国内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各地,这就为各专业中职生跨国、跨区域就业开辟了良好的途径。二、中职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中职生就业,可以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但
4、从近年来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相关优势却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偏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身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对中职毕业生是普遍非常欢迎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部分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怕苦怕累,有的毕业生去了几天就走掉了。因此,一些单位到校招聘时,就提出要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比较肯吃苦的学生,哪怕专业技能差一些也没关系。(1)创新、开拓意识仍需不断强化。单位希望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能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基本功,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开拓意识的灌输与培养,使他们踏上社会后能不断适应新环
5、境,做出成绩。(2)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烈。机械加工类毕业生绝大多数在生产一线从事技能操作,技术性强,机械设备操作危险性大,刚接触这些操作规程还不熟练,容易发生工伤事故。个别毕业生安全意识不够强烈,不遵照所在企业要求的安全规章进行作业,导致本不该发生的安全事故,使企业蒙受了损失,自己也造成了痛苦。另外,涉世未深的他们刚踏上工作岗位,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和企业中的一些素质较低的老员工混在一起,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3)自我学习能力不够强。个别毕业生就业后,学习主动性不够强而忽视对技能的再提升,安于现状。再加上本身在学校技能学习的局限性,导致其在企业中不
6、能迅速适应现有岗位的工作要求,而为自己今后被企业所淘汰埋下了隐患。三、研究促进中职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措施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这些问题,成为影响他们顺利就业和进一步发展的一道屏障。学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滋,厚德精技,培养出髙素质的专业人才。(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教师应该加强对在校学生的专业教育,关注思想动态,以人为本,严抓质量,引导他们做好相关职业规划。提醒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明确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专业素养。学校各部门应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不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关爱他人、团结协作、
7、爱岗敬业等精神。适时邀请优秀毕业生来校与在校生进行当面访谈和事迹报告会。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了解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趋势,看清职业发展前景,增强职业自信心,激发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3)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开设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社会需求,防止人才培养中相关环节的脱节。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全体任课教师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各部门负责人要带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与建设,了解企业的技术革新与人才需求,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4)工学结合,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