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之十个文言虚词

报任安书之十个文言虚词

ID:46188914

大小:77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21

报任安书之十个文言虚词_第1页
报任安书之十个文言虚词_第2页
报任安书之十个文言虚词_第3页
报任安书之十个文言虚词_第4页
报任安书之十个文言虚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报任安书之十个文言虚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报任安书之十个文言虚词文中出现的虚词极其频率之,90次以,41次于,35次为,35次也,33次其,30次者,26次而,25次所,22次何,14次乃,10次且,8次则,7次若,5次焉,2次因,2次乎,11次与,11次【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一般做宾语。可代人、代物、代事例: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2)指示代词,表示进指。可译为“这”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3)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二、助词(1)结构

2、助词,定语标志。相当于“的”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相当于“得”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5)放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6)音节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寡人之于国也》)三、动词,往、到······去例: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以】一、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2)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可译为“拿”“用”等例: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报任安书》)(3)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身份,可译为“凭借(用)······身份”例: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

4、璧之下。(《石钟山记》)(4)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5)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请立太子

5、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向,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幽于圜墙之中(《报任安书》)(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人固有一死,

6、或重于泰山(《报任安书》)(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 和它相应.例: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一、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

7、”“给”等例:然此可为智者道(《报任安书》)(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公为我献之。(《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任安书》)(6)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重为乡党所笑。(《

8、报任安书》)二、助词,句末语气词(读wé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三、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