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羟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34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疑営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34例临床观察[摘耍]H的:疑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丿木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07年7月对34例膀胱肿瘤术后,应用疑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膀胱肿瘤,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膀胱肿瘤2年复发率为8.82%,3年复发率为14.71%,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轻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疗效较好□副作用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局部抗肿瘤化疗药物,有效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关键词]起喜树碱;膀胱肿瘤;并发症;膀胱灌注[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
2、码]B[文章编号11673-7210(2008)01(c)-063-02為喜树碱是从琪桐科植物屮提取的微量牛物碱,是纯犬然植物类抗癌药物。喜树碱的衍纶物轻喜树碱切显减低了喜树碱的毒副作用。疑喜树碱抗癌机制是抑制DA拓扑界构酶I,使癌细胞DNA链损伤、断裂,从而控制DNA复制、转录,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1]。木院2004年7月~2007年7月对34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拜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1〜2年以上,经随访观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组34例患者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膀胱肿瘤,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活检均为移
3、行上皮细胞癌,均为初发,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38〜71(51.13±12.24)岁。单个肿瘤30例,多发肿瘤4例,病理分级:I级14例,II级17例,III级3例。临床分期:Ta期4例,T1期16例,T2期14例;同时与未轻喜树碱膀胱灌注患者34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別等方面无统计学差界。1.2治疗方法患者术后置三腔Foley导丿求管,手术后立即用梵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40ml灌注入膀胱浸泡半小时后放出。术后1周开始行常规膀胱灌注,灌注询排空尿液,每次疑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40ml经导尿管做膀胱灌注,保留2h以上。灌注后患者卧
4、床休息,采用仰、俯、左侧、右侧卧位,每15min更换体位1次,使药液均匀分布在幣个膀胱黏膜上,疗程为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2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用药3年。在治疗中详细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于第3个月第6个月,1,1.5,2,3,4,5年复查血、尿帘规,肝、肾功能,尿脱落细胞及膀胱尿道镜检査。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组34例,随访3个月~5年;随访期间膀胱肿瘤2年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82%(P<0.05vs对照组),3年复
5、发5例,复发率为14.71%(P<0.05vs对照组)。复发患者中3例为多发性肿瘤,5例为单发小肿瘤,随访期间未发牛远端器官转移。治疗屮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所冇病例均出现灌注后轻度尿频、尿急、尿痛。一般2d左右症状消失。无过敏症状出现,未出现明显肉眼血尿(表1)。3讨论膀胱癌是泌丿永系统最常见并具有高复发性的恶性肿癌,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尽管大多数膀胱肿癌可经手术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术而治愈,但有50%〜70%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易复发,英中30%〜40%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加或浸润能力增强[2]。术后,行膀胱内药物灌注化疗是预防
6、具复发的有效手段,因此选择一种有效而安全的灌注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轻喜树碱是我国天然特冇的琪桐科旱莲属植物喜树中提取分离的左旋微屋生物碱,抑杀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属于细胞周期特界性药物,主耍作用TDNA合成期(即S期),并对G2期及M期边界有延缓作用。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而阻碍DNA合成,使DNA链断裂,阻断DNA合成,干扰细胞分裂周期以及使染色体DNA断裂、降解等反应,在机体多种调控蛋口协同作用下,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最新研究表明[3],疑喜树碱可抑制肿瘤细胞癌基因的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冇研究表明,轻喜树碱在50ug/ml质虽浓
7、度下,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W-1990细胞20h后,肿瘤细胞冇明显的凋亡现象发生,主要以早、屮期的表现为主,凋亡率为13.2%和15.3%(流式细胞术与TUNEL检测结果);在100ug/ml质量浓度下,细胞凋亡率为26.1%和2&4%,此时的形态学变化主耍以凋亡晚期表现为主。提示疑喜树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其凋亡有关;佇髓抑制是其最常见的毒性,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对红细胞及血小板无明显影响,尚冇胃肠道反应,偶见泌尿系统薄性,包括尿频和轻度蛋白尿,与环磷酰胺、尼莫司汀、多柔比星、顺舘、依托泊昔、氟尿啼唳并用可增强抗癌作用。联合用药时
8、可适当减量,以在增强疗效同时减少、减轻不良;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原发性肝癌、胃癌、头颈部癌、膀胱病及直肠病;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毒性,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