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上课·听

有效备课·上课·听

ID:46188548

大小:841.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1-21

有效备课·上课·听_第1页
有效备课·上课·听_第2页
有效备课·上课·听_第3页
有效备课·上课·听_第4页
有效备课·上课·听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备课·上课·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常州翠竹中学韩慧娟作者:余文森教授作者简介余文森,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90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担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03年担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08年担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负责人,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

2、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1986年开始连续深入中小学第一线,主持开展了三项中小学教改试验,成效显著,影响广泛,曾获教育部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教改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从2000年起,直接参与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深入全国4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教学专业支持、调研评估工作,在《教育研究》等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

3、论文,出版了《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部著作,曾获国家和省级多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主要研究课题有《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研究与实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专业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主要专业兼职:(1)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2)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3)全国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4)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5

4、)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长。本书概况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每一项教学改革都是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本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我们启动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套有效教学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本书分为备课篇、上课篇、听课篇、评课篇四篇。主要内容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练习、集体备课、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等。主要内容简介目录备课篇前言导读主题一研读课标主题二钻研教材主题三了解

5、学生主题四设计练习主题五撰写教案主题六集体备课上课篇导读主题一讲授的技能主题二提问的技能主题三倾听的技能主题四管理的技能主题五点拨的技能主题六情景创设技能主题七课堂调控技能听课篇导读主题一为师,从听课开始主题二准备,带着思想进课堂主题三视角,因听课者不同而不同主题四联动,有效听课的真谛主题五听课要点一二三评课篇导读主题一师者,将随评课而出“彩”主题二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主题三民主,滋养评课文化的土壤主题四评课要点一二三主要内容摘录备课篇上课篇听课篇评课篇备课篇导读主题一研读课标主题二钻研教材主题三了解学生主题四设计练习主题五撰写教案主题六集体备课新课程理念下的

6、备课:首先要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等。其次撰写教案、设计练习、反思笔记等。最后要集体备课。这三个方面的准备和谐统一,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研读课标“磨刀不误砍柴工”钻研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理清脉络,用好教材资源。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联系实际,活用教材资源。合理重组,优化教材资源。适度开发,创生教材资源。了解学生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撰写教案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

7、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等的综合体现。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包括读书阅读和思考。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在交换思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以后,还是一人一个;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以后,将会是一人两个思想,甚至更多的思想。------英国剧作家乔治·萧伯纳集体备课不是追求最后的结果,而是追求过程:主动参与、思维碰撞、智慧启迪、辩驳纠正、丰富完善、分担分享的学习、研究过程。上课篇导读主题一讲授的技能主题二提问的技能主题三倾听的技能主题四观察的技能主题五点拨的技能主题六情景创设技

8、能主题七课堂调控技能讲授的技能要求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