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ID:46188544

大小:4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_第1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_第2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_第3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_第4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指标,临床称之为生命体征。本章将介绍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方法,以及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和护理一、体温生理(一)体温的产生体温(temperature)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稳定,称为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皮肤温度称为体壳温度(shelltemperature),它低于体核温度,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厚薄而变化。(二)产热与散热1.产热方式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2.散热方式人体通过物理方式进行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2、是皮肤。辐射(radiation)是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传到每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散热方法。辐射散热量占总散热量的60%~65%。在低温环境中,它是主要的散热方式。传导(conduction)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它所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对流(convection)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蒸发(evaporation)由液态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20%~30%。(三)体温调节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除了自主性体温调节以外,还可由意识的行为调节来

3、适应环境。自主性体温调节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随机体内外环境温度刺激,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方式。(四)正常体温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温度固定值。临床上通常以测量口腔、腋下和直肠的温度为标准。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但在日常工作中,以测量口腔、腋下温度更为常见、方便。正常体温范围是:口温37℃(36.2℃~37.2℃)腋温36.7℃(36.0℃~36.7℃,比口温低0.3℃~0.5℃)肛温37.5℃(36.5℃~37.5℃,比口温高0.3℃~0.5℃)(五)影响体温的因素体温受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1.

4、时间2.年龄3.性别4.饮食5.运动6.情绪二、体温异常的观察护理(一)体温过高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又称发热(fever)。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发热。1.发热的程度判断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可分为:低热37.5℃~37.9℃中等热38.0℃~38.9℃高热39.0℃~40.9℃超高热41℃以上2.发热过程一般发热包括三期:(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可有两种方式:骤升和渐升。(2)高热持续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3)退热期此期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

5、水平。常见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2)驰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见于疟疾.(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癌性发热。4.高热病人的护理(1)观察病情高热病人应每4h测量1次体温;体温降至38.5℃(口腔温度)以下时,改为每天测量4次;体温降至正常后,连续测二天,每日三次。(2)降温可选用物理降

6、温或药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3)补充营养和水分少量多餐补充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4)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1)休息2)口腔护理3)皮肤护理(5)加强心理护理观察发热各阶段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体温的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予以耐心解释,以缓解其焦虑、紧张的情绪。(6)健康教育与病人共同讨论分析发热原因及防护措施;教育病人加强营养、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能力。(二)体温过低1、定义体温在35℃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某些休克、极度衰弱、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在应用退热药后发生急剧降温反应,可导致体温过低。2

7、、分类轻度:32-35℃(89.6-95.0℉)中度:30-32℃(86.0-89.6℉)重度:30℃(86.0℉)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73.4-77.0℉)3、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4、护理(1)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产生体温过低的原因。(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提供合适的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