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67143
大小:7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1
《高考指导——历史学科的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学科的素养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重视对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考查。历史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其中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世界意识”等内容。高考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关注人文素养,体现课改精神,必然会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历史学科的素养主要包括: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热爱祖国、弘扬文化的民族意识;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求同存异、服务世界
2、的全球意识;崇尚科学、坚持求真的科学意识。关于试题设问往往是根据材料或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设问指向为例):⑴概括特征(观点、内容、变化)类:笫40题⑴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⑵分析历史原因类:第40题⑴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原因;第46题⑵简要说明(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变化的历史背景。附2题⑴分别说明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耍原因。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鉴别类:第45题⑴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附1题⑴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⑷评价(说明)历
3、史事件(现象)的历史影响(作用、意义)类:第45题⑵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第46题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附1题⑵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o⑸适度发挥、各抒己见,开放试题类:第41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附2题⑵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澜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审题技巧1・审清题冃设问类型。先弄清题冃设问是内涵式、外延式还是内涵外延结合式问题,然后根据题目设问模式或类型,有针对性地作答。如果是内涵式问题,一般只需在材料中寻找答案,当然也需要考生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如果是外延式
4、问题,则要根据题中材料和问题,先确定所要结合的知识点所在教材中的位置,然后整合、重组出答案;如果是内涵和外延结合式问题,先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教材知识,解决问题。2•审清问题指向。材料解析题问题类型中,往往有比较、指出、列举、归纳、简述、论述、说明、概括等耍求。问题指向不同,对题目答案内容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也就不同。譬如,比较型问题有三种类型:即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异同点。比较相同点时,常用“都”、“皆”、“均”之类的字眼来表示;比较不同点时,常用对称性的语言来表达。3•审清问题的核心。材料解析题问题类型中,一般都要求学生冋答某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审题中就需要
5、紧扣这一关键性问题作答。如果没有抓住这一关键性问题,其结果将是所得答案离题万里。4•审清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限制。这些限制性条件,规定了答案的获取范围和角度,弄错了这些限制性条件,答题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或者缺少角度,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解题技巧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有原因类、过程类、特点类、实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启示类、评价类、比较类等。常见的提示性动词有指出、分析、归纳、概括、提炼、概述、简述、评述、论证等。1•原因类。原因类问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
6、三种情况。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和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回答条件注重客观性,分析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回答这类问题,要从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耍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切入,根据问题的类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历史、地缘等角度着手分析和说明。【2011高考真题精解精析】【例1】[2011-全国文综新课程卷•48(2)](材料略,下同)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
7、历史背景。(7分)【解析】此题要求回答材料中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钱玄同等仍然提出“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等观点的原因。从历史角度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腐朽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上仍然存在清朝的遗老遗少,为复辟帝制埋下了伏笔;从政治角度看,一战期间欧洲列强虽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美日侵华却在不断加强,其至形成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华民族的危机仍然深重;从经济角度看,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提倡科学、民主;从思想文化角度看,辛亥革命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