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4、浅谈有效实施实践体验式学习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效实施实践体验式学习的策略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数学实践体验式学习有效实施策略课题编号:HJG1307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效指导,进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一、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轻松体验。轻松活泼而又开放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实践体验式学习的“阳光”与“水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应当
2、充分地认识到自已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首先他们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励的个体;其次学生的认知活动常受情感、态度等因素影响。我们只有尊重每位学生,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各种想法,包括创造性的、理解性的、重复性的,甚至错误的,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才有可能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不怕出错,不怕失败。如果教师对学生一棍子打死,学生就不敢发言,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那么学&乂如何能放开手脚实践体验呢!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我就通
3、过师生进行比赛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体验的过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课前我准备了7个不透明的袋子,把其中6个袋子分别装有6个黄、白个数不等的乒乓球,只有一个袋子里6个球全是黄色的。一上课,我就把那个全是黄色乒乓球的袋子留下,其余的袋子6个小组的学生每组一个。接下来我们开始摸黄球比赛,当学生发现我总是胜利时,他们开始怀疑我袋子里的球有问题,并提出要和我换袋子。只有在这种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实践体验中来,才会敏锐的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二、焕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快乐体验。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的学
4、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探索的欲望和动机,才会钻得深,学习才会有成效。因此在实践体验式课堂中,教师应该要认真钻研教学目标,在激发学生实践体验的兴趣上做功夫,合理选择体验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实践体验的兴趣和动机。1、形式新颖有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分桔子”活动时:师:老师这有一份神秘礼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下面老师要请两位揭秘大使。(请两名同学打开盒子,里面有8个桔子)请第一名同学拿出其中的H2,第二名同学再在剩下的桔子中再拿出L2,然后集体检查两人各拿了几个。(1)两
5、名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拿的。(2)思考:他们这样拿对不对?都是拿112为什么两人拿的个数会不同?(第一名同学是把8个桔子看成一个整体,而第二名同学是把4个桔子看成一个整体)⑶那还剩两个桔子让你们再拿H2,应该拿几个?为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把2个桔子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1个桔子是这个整体的H2)(4)8个桔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H2表示,你还可以分成其它的分数吗?(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让学生实践体验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在“揭秘”活动和“拿1/2”活动中充分“热身”,这吋学生都想一显身手,个个摩拳擦掌,这
6、时再让他们实践体验,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体验热情,效果也会更好。2、多种感官并用。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每一为学生都能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身边,我设计这样一段教学:1、找一找。(1)图形中找角:以上图形中角藏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课件显示图形上的角。)(2)生活中找角:除了图形中有角,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有角呢!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藏在哪,并指一指。(3)再说一说生活中哪里还有角呢?(4)老师也带来一些物品,请学生指出哪些是角。(课件出示物品,并利用课件把物体上的角从物体上拉下来,形成“图次摸一摸。引导学
7、生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让学生说一说摸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弓I导学生感受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两边。)在这两个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实践体验活动中来,而且活动中孩子可以看、听、摸,每一个过程都会让他们有不同的感受,不仅让他们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把实物中的“角”与我的几何图形中的“角”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概念。三、“动”“静”结合中拓展体验的深度。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主,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实践体验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而且能帮助学生正确地思
8、考。特别是耍求学生用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时,更需要操作的支撑。教材提供了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屮体会数学知识的本质。但是在有效实施实践体验活动的时候,不少老师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往片面地追求课堂的“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