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76103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合作学习把握时机合理分工关注弱势培养习惯【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课改以来,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正文】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课改以来,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有效实施小组
2、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人与各位同仁对以下问题作些探讨。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要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心理、能力、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4~6人一组。例如:一个班通
3、常采用四人小组面对面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困三类,使每组保证都有三类学生,其比例为1﹕2﹕1,即1优2中1困,使合作学时小组达到组内异制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气氛。每个小组的组建犹如班级的缩影,而组间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这就是所谓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编排可以利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促进学生互助合作,又可以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展开公平竞争。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纵观目前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教学的热门形式,老师一声令下“学习小
4、组讨论一下”,课堂内三五成群,你争我议,煞是热闹。但细心观察,一片热闹声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误区一:合作时机不当。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酒会适得其反。误区二:合作组织欠佳。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容易造成优生一言堂。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
5、,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误区三:合作分工失衡。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一定能够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观者,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此机会思想游离,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讨论知识无关的事。误区四:讨论各执一词。低年级学生很容易因为观点的不一致,就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把讨论变成争吵。如解决问题:红花46朵,黄花再增加18朵就和红花同样多,黄花有多少朵?一小组内2个学生说“加法”,另2个学生说“减法”,一直争论,但谁也没有陈述理由,无
6、谓地浪费了时间,却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1、把握最佳时机“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惟有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学习新知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7、信息交流量大,渠道多,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互启互发,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思维训练,发展智力的目标。例如:在一年级教学“分一分”时,以小组为单位对书上的事物(青菜、辣椒、樱桃、苹果等)进行分类,互相交流讨论可以怎样分。有的同学是按种类来分,蔬菜分一类,水果分一类;有的是按颜色来分,青的一类,红的一类;有的是按有无叶子来分;还有的是按能否生吃来分。教师一一肯定学生的分法,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新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